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钢铁”)合并成立六年,背负了近2000亿元的债务。日前,渤海钢铁再被曝因逾期未缴纳境外债券票息“已构成潜在违约”。业内认为,合并仅六年的渤海钢铁因为巨额债务问题刚刚被拆分,就目前情况看,依靠自身恐怕很难处理债务问题,若无外界援手,恐将陷入债务违约危机中。
恐成首例境外违约
此次境外债务源于渤海钢铁未拆分前,在香港先后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发行了两笔境外债券,金额为15亿元离岸人民币和1亿美元(约合6.58亿元人民币),均为三年期,年利率分别为6.4%和5.5%。由星展银行和海通国际担任此次发债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债权人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包括数十家境外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
据当年发行时的数据显示,此次发行46%的债券分配给香港投资者,新加坡投资者占43%,其他地区的投资者占11%;债券63%为基金,银行占17%,私人银行和其他客户占5%。根据当初发行的相关规定,渤海钢铁需一年付息两次,上述1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务中,一期票息为4800万元离岸人民币。渤海钢铁原本应该在2016年5月16日前支付下一期票息,但至今仍未打款,已构成潜在违约,需在一个月的豁免期内支付,否则将构成违约。
值得注意的是,比票息未付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该笔债券的发行书中明确规定,若出现逾期未付息,经由25%以上的债券持有人提议并获得持有人会议通过后,即可要求债务人立即偿还应付利息以及本金,而无需等到三年期满。据了解,债券已在二级市场不断倒手交易,到底有多少投资者持有债券暂无法获知。
北京商报记者就境外债务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相关债务问题致电渤海钢铁办公室以及党委办公室,相关人员均表示对相关问题“不清楚”或者“不负责相关事务”。
合并六年债务近2000亿元
渤海钢铁为天津市国资委直管企业,2010年由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合并而成,产能达2200万吨,在国内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五,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渤海钢铁合并的这六年里,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债务水平也不断提高,竟达近2000亿元的债务。为化解危机,4月底,由天津市国资委出面,又将原来的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从渤海钢铁拆分出来,上述两笔境外债务落在了渤海钢铁账上。
“虽然2010年四家企业表面上合并了,但直到2013年四家企业才合并报表,这明显就是‘拉郎配’。”一位了解渤海钢铁的业内人士表示。
合并后的渤海钢铁成为了天津龙头企业,当时中国处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渤海钢铁作为本地龙头企业,很容易就获得了多家银行提供的总计1000亿元授信额度。
这也成为渤海钢铁快速扩产的动力。天管的产能达到350万吨,在行业中成为老大,天钢、天铁和天冶的炼钢产能分别为750万吨、500万吨和600万吨。“这些产能的扩张基本依靠贷款完成。”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在合并的这几年,渤海钢铁面临整个钢铁行业的不景气。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表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始终小于1%,2012-2014年平均每年销售利润率为0.44%,2015年则为-2.23%。
为了应对当前的问题,渤海钢铁在销售政策上也在进行变化,据经销商透露,春节前天管集团订货只需要缴30%货款,如今已需要全款才能订货。然而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4月共生产生铁75.87万吨,同比下降45.4%。
债务违约或难避免
当初投资者看中的就是渤海钢铁国企的身份,政府可能进行背书,但目前天津市国资委尚未拿出最终的化解方案。境外投资者开始非常担心四家子公司从渤海钢铁拆分后政府是否兜底,渤海钢铁能否按期偿付债务。
投资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日前,辽宁省国资委直接和间接持股68.81%的东北特钢再度发生2014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违约。这已是该企业自3月28日以来的第五起违约事件,且目前无偿债方案公布。
“东北特钢近3个月以来已经五次违约,辽宁省国资委并没有任何动作,现在政府的资金都比较紧张,天津市国资委是否出手兜底渤海钢铁债务真的很难说。”一位投资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银行严控钢企的贷款规模,钢企面临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数据显示,钢铁企业从非银行机构获得借款的比例同比增长9.2%。
一位钢铁行业专家乐观地表示,钢铁企业负债率较高是普遍现象,2000亿元对于渤海钢铁这么大体量的企业也是比较正常的。目前可能产生的票息违约只有几千万元,数额不大,当地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应该会协调金融机构或者银行通过“续贷”或“转贷”等方式给予解决。
该专家还以海鑫钢铁举例称,“海鑫钢铁作为一个民营钢铁企业,当初负债最高达250亿元,通过相关部门的运作已经复产,渤海钢铁作为天津市国资委直管的这么大的一个国有企业,天津不会不管的”。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实习记者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