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日对805名大学生进行的经济独立倾向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经济独立想法的大学生占89.32%;而在这些希望经济独立的同学中,有72.88%已经开始行动,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独立,其中约有8%的大学生基本或完全实现经济独立,成为在本科期间经济独立的小部分“先行者”。(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欣慰,证明越来越多的学子们在“独立”和“自主”之后,开始认真思考“自立”这个重大命题,尤其是经济独立,被视为“长大”的标志。在不少大学生看来,经济独立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不少受访学生表示,经济独立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花自己赚的钱,爽!”。“我的青春我做主”使那些经济更独立的学生“理性”消费多了,“任性”消费少了。
众所周知,学习和实践,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学习是主业,但实践同样不可或缺。尝试经济独立,兼职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尤其是当下,校园生活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不仅来自于观念,还有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追求更高品质生活所产生的需求和动力。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靠自己的努力买喜欢的东西、去向往的地方,过上更加理想的生活,既是时髦的做法,又是独立意识的生动展现。
然而,追求经济独立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经济不独立,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常态,不是什么“羞耻”之事,只要不浪费光阴,竭尽全力完成学业,日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都值得肯定。而对于那些有时间、精力、能力的学生来说,通过勤工俭学,当家教、做兼职乃至做微商等争取经济独立和自由,同样值得肯定,但必须量力而行。
大学生从应试教育的中学考入大学,即便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增长了一些知识,具备了一些本领,但尝试经济独立,绝非仅是学子们众口一词的“安全”问题,安全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毕竟,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经济独立的能力,如果无法合理调配时间和精力,使兼职与学业之间保持平衡,就有可能造成偏重经济独立而忽视学业的后果。
对于部分大学生尝试经济独立的愿望,家庭、学校、社会确实应该形成合力。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包容,社会不断规范用工条件等,都显得很必要。可即使从全球来看,寻求经济独立,仅是少数大学生的事情,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兼职之类,只是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赚点“零花钱”的有益尝试而已,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
可见,在鼓励大学生尝试经济独立的同时,也要防范很有可能出现的本末倒置。是的,有些学生兼职后确实变化很大,终于知道挣钱不易,更理解生活的不易,由此对父母理解更深,对社会了解也更立体化。但对于认知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有可能产生盲目性,如拜金主义等。因此,尝试经济独立,谨防本末倒置,尝试经济独立非大学生“必选题”而是“自选题”,而这当成为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