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对“骚扰电话”“诈骗短信”深恶痛绝,手机上装了安全软件之后,遇到提示“骚扰、诈骗、营销、中介”等提示,就可以不接了。但近日有媒体报道,来电显示暗藏黑色利益链,“电话标注”竟然“变味”了。不少用户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身份信息被软件平台标注;想要查询身份信息被哪些软件标注,需要向一些网站付费;如果想要更改或取消标注信息,需要再次付费。
开发号码标记功能本意是为了方便用户识别来电,过滤掉一些骚扰、诈骗电话。初衷虽好,但由于部分软件科学性、准确性并不尽如人意,靠垃圾电话数据库、智能识别“模糊判断”等手段,实际效果并不可靠,出现“误伤”的情况也不胜枚举。这一功能甚至被人恶意利用,肆意将正常的号码标注为骚扰电话,给用户造成极大不便。
对此,首先要对手机号码标注软件进行规范管理。比如说,用户对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标记时,平台要有核实机制,多少用户投诉才能认定,都应有科学、合理的界定,不能随意标注。其次,要完善被恶意标注后的补偿机制。当出现错误标注时,相关软件运营者应当及时给号码使用者更正的权利。对那些被恶意标注的用户,更要畅通维权渠道,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归到正常的使用状态。此外,也不妨建立统一的查询、更正、举报的综合平台,只要提供号码标记功能的软件都可以把数据接入,以便用户查询和更正,相关部门也能精准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猫腻,及时出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