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江西省樟树市福城派出所户籍民警邹晨颖(右一)正在给群众办理落户相关手续。近年来,该市抓住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的契机,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周 亮摄(中经视觉)
5月6日,在河北省沙河市汇通新天地小区广场,居民在练习太极拳。去年以来,沙河市启动总投资6.9亿元的主城区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改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陈 雷摄(中经视觉)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放开放宽户籍限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口落户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该如何保障?对此,一些读者来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落户限制松动利好多
吴睿鸫
“有意就迁入,户口随人走”,对大多数城市来说,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可谓力度空前。其一,因城施策,不搞一刀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同时对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其二,政策含金量高。比如,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其三,能让公众解除后顾之忧。比如,提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线上结算率,推进远程医疗和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等。
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显然不会止于某一个领域。首先,这有利于让城镇化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指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项政策的逐渐落地,不仅能加快各地城镇化进程,也会有力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其次,有利于倒逼政府提高公共治理能力。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多,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强,对公共配套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城市管理者加快公共产品供给,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公共服务。
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养成过“紧日子”的好习惯。放松户籍政策、城市人口增加,势必增加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这就可能会倒逼地方政府严控行政成本,将省下的财政经费转移到提供公共保障产品方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税务局)
城市公共服务须跟上
周荣光
“新居民”进城,势必给城市原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城市相关建设必须提速。
城镇化的外在表现是规模扩张,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该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让城市新增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等待遇,是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为推动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的重要保障。过去,城市公共服务大多依附在户籍上,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均等的公共福利,导致许多农民工在城市打拼奉献多年,却找不到归属感,更难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实施“零门槛”落户,但仍有人落户意愿不强烈,也许是有人担忧拥有城市户籍后难以承担在城里的生活开支,或享受不到与“老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所以,让更多“新居民”进城,公共服务建设必须加速并公平供给。
笔者认为,未来户籍或只是作为一种信息登记制度而存在,城市的发展定位、公共服务、生活前景等因素,必将对人们去留选择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人们关心的将不只是户口登记在哪,而是依附其上的公共服务等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因此,在户籍制度改革加速的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必须同步加速。应提前筹谋涉及人口相关问题的城市规划,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配套措施上下足功夫,拓展公共资源容纳空间,积极完善配套措施,聚焦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使依附于户口上的各项福利同步跟上,以免除城市“新居民”各种后顾之忧。
(作者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让农民工找到归属感
周均虎
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无疑为广大农民工在城里安家落户带来了福音。
近年来,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通过进城务工等形式,长期在城市生产和生活,在形式上进城了,表面上变成了城里人。但由于他们的农民工身份、城乡差异以及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心理上还难以找到融入城市的归属感。笔者认为,让进城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不仅需要消除落户障碍,帮助农民工解决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难题,还要帮他们在心理上找到融入城市的归属感,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
一方面,应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仅是户籍和身份的改变,也意味着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要同步跟进。各地应结合城市实际,以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建立健全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就业岗位、社会养老医疗和劳动安全保障等制度,不断完善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应平等对待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使其找到融入城市的归属感。要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在心理上及时转型,真正找到融入城市的归属感,积极投身城市建设,真正变成文明市民。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党政办)
落户农村也大有作为
赵登亚
大城市“喊你来落户”,落还是不落?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保持理性态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定,如果拥有种植、养殖或加工方面的技术,立志发展现代农业,落户乡村也大有作为。
一是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当前,农村正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断深入,懂经营与技术的新型农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正迎来发展机遇。在很多地方,一位农民可能会流转上百亩土地,实行收、种、管全程机械化,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农村的人才需求量确实很大。当前,部分乡村干部年龄偏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荒和技能荒。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在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基础上,还从大学毕业生中及时为乡镇或村居委会招聘新干部。这些年轻干部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村里抓党建、抓“三公开”,搞好网格管理等,把各项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并带动了村里人就业。
三是“智能进农村”呼唤有志人才。随着“互联网+”“智能+”等陆续引入农村,很多村庄都急需有知识有文化的优秀年轻人才,帮助乡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富民政策,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比如,我们乡招聘的村干部,在乡村建的标准化厂房里办起了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里贫困农民就业,甚至有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产品出口到国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党政办)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