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上摆放着推土犁和潜孔钻机等采矿运输设备。站在观景台上,相当于38个北京故宫面积的露天“矿坑”尽收眼底,甚是壮观。矿坑周边草木葱茏,广场上游人如织,孩子们放着风筝欢笑奔跑,老人们在广场四周休息聊天,一群正在参观的大学生纷纷拍照留念。
海州露天矿“矿坑”曾作为1954年版中国邮票和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的图案,见证了中国煤炭开采的历史,堪称中国现代煤炭工业的活化石。然而,2005年露天煤矿关闭后,昔日的荣耀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伤疤,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垂深350米,总占地面积7.02平方公里的“矿坑”,成为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隐患。
阜新市委、市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决定把海州露天煤矿“矿坑”作为珍贵的工业遗产来开发利用。
目前,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不但改善了城市环境,还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实现了从“火焰山”到“生态园”的华丽转身。
昔日“矿坑”变身地标
辽宁阜新于1940年设市,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1953年投产的海州露天煤矿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完成工业产值96.98亿元,上缴利税33.45亿元,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州露天煤矿共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21个、省部级荣誉称号28个、市局级荣誉称号45个。
2005年, 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露天开采的作业方式,破坏了原来的地质环境。由于采场范围大、矿坑深、岩土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遗留的海州矿坑产生了滑坡、地面变形、环境污染、残煤自燃等问题。
“首先是坍塌滑坡,每年出现几十次,影响海州矿周围5万多户居民生产生活,此外是残煤自燃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排土、煤矸石对空气造成污染,矿坑周围还出现下沉、地裂。海州露天矿开采形成的自然灾害治理难度大,治理残煤自燃需要把深部残煤挖出。”阜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金龙告诉记者,2004~2017年,阜新累计投入7.4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各类专项资金5.6亿元,阜新市配套资金1.87亿元),开展了海州露天矿一系列治理工程。通过削坡、平盘、锚索、抗滑桩、压坡脚、注浆灭火及生态恢复等措施,治理矿坑面积两平方公里,初步消除了海州露天煤矿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坑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海州露天矿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
2009年正式开园的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总面积20万平方米,公园大门仿照单斗挖掘机的形状,公园大门南面的道路两侧是生态恢复示范区和停车场,面积为1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4.5万株,修建了2510米的林间小径和4处休憩广场,供游人休憩娱乐。
站在公园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矿坑北侧的植被已经基本恢复了。“矿坑没治理前,如果站在这儿被风吹半天,衣服上会沾满煤渣,回家抖落抖落,掉小来的煤都能用来烧了。以前我们开玩笑说阜新一年刮两场风,一场6个月。如果不治理,灰尘粉尘会刮向市区,风大的时候周围居民不敢开窗户,别人家落的是灰,这儿居民家落的是黑色的小煤面儿。”海州矿业公司综合办副主任王双园见证了这里的生态变迁,“现在公园建成了,很多人都来这儿散步。我们致力于把公园治理成一个生态环境特别好的大盆景。”
“蚂蚁啃骨头”般把燃火区灭掉
50岁的阜新矿业集团海州矿业公司职工汪绍杰告诉记者,他从2005年开始参与海州矿灾害治理工作,回收残煤,处理局部地区的裸露煤炭。当时烟尘大、着火点多,着火灭火过程中,有的人负责瞭望,有的负责扑灭。因为煤烟大,工作人员要戴防毒面具工作。
“眼前北帮植被恢复,夏天树木茂盛,树成活率非常高,还能看见野鸡野兔。”汪绍杰从事了十几年的矿坑治理工作,他看着这个废弃的矿坑变成公园,感到很自豪。
阜矿集团海州矿业公司综合队队长闵士彪从2010年起参与海州矿治理至今,他看到,修了防水墙后,再遇到下雨,道路不再被冲了,绿色植被对水土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海州矿治理工程技术顾问由福新表示,如果海州矿坑不治理,北帮就有可能滑下去,周边老百姓住宅可能会产生地裂缝或者随边坡移动而垮塌。如今通过混凝土桩加固、锚索加固、桩基挡墙、削坡处理等方式,边坡稳固住了。
海州矿坑治理并非易事,前期要对采空区进行扎实的了解,调研地下开采和地表的关系。
一次,施工人员在治理中发现,在两条废弃的挖煤巷道内有许多残煤,并产生了大量瓦斯气体,当空气自巷道破损处进入时会发生自燃。当时的灭火方案是,先用钩机扒开巷道,掏出残煤,然后填土、灌水。火灭以后,再铺上4米厚的土,土上栽树,根除火患。
钩机师傅扒开巷道时发现巷道里全是火,蓝色的火苗有一尺多长。钩机挖斗不到半小时被烧红了,钩机师傅赶紧停下来等挖斗晾凉了再继续。
由于沟帮陡峭、面积狭窄,最多只能上两台钩机,加之火点众多,处理难度很大,施工队只好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那次动用了两台钩机和10台水车,花了7个月才把150米长的火区全部灭掉。
生态恢复改善了大气质量
十几年来,海州矿及周边的生态恢复改善了当地的大气质量。
阜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海鹰告诉记者,海州露天矿大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破坏了地下水平衡,局部的地表生态功能丧失。海州露天煤矿位于阜新市主导风向上,其残煤自燃,煤矸石扬尘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通过矿山公园的修建,海州露天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海州露天矿周边月每平方公里降尘28吨;2018年,海州露天矿周边月每平方公里降尘13.8吨,减少50.7%。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阜新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117微克每立方米,超标0.67倍。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9微克每立方米,首次实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标。
阜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金龙表示,阜新将深入开展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地质灾害、地下水、残煤自燃、土壤植被、可利用资源和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基础调查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已正式启动,计划今年6月30日前完成,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基础调查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和后续工程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调查区域包括海州露天矿坑,周边矸石山和工矿废弃地,并结合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范围,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