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O2O正吸引着大量资本“赶场”,前赴后继。但问题是,大把的人民币、美元砸下去,这门“家教淘宝”生意到底做成了什么样?记者日前对部分家教O2O平台进行调查后发现,富裕了的家教O2O平台拿到钱后,要么尝试“烧钱”垄断师资,要么在平台上疯狂“刷评价”,很少有人能坐在大把的钞票上,静下心来为用户服务。(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直是我们民族津津乐道且引以为傲的教育理念。在长期独生子女的背景下,家教市场一直风生水起,现在家教O2O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引得大量资本“赶场”,也符合资本的逐利本质,对此,我们不必讶异。
显然,家教O2O与传统家教相比,具备许多优势:只要一款App软件,就可以连接起老师、家长和学生,不需要通过中介,也无须车马劳顿,学生可以多番对比,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花较低的代价享受到一对一的服务,还拥有打分、评价的选择权;老师没有了房租、场地、人数、中介费的限制,还可以拥有较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然而,大把的人民币、美元砸下去,家教O2O平台,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烧钱买用户”“砸钱抢师资”的混战阶段。有的人一拿到钱就“刷评论”不靠谱评价漫天飞舞,有的老师编造资历和教学成果,哄骗用户,以至于出现了“两个多月里,每名学生上课46.9个小时”的咄咄怪事。
家教O2O市场上,真实、有用的评价,是家长选择教师的依据,也是教师信用升级的最重要途径。而在平台上疯狂“刷评价”,则严重违背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捏造成水平高、师资强的繁荣假象,“烧钱”垄断师资更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一旦资金链断裂,自然难以为继。
硬币皆有两面,家教O2O为学生或更多人分享到了更方便、更便捷、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但新生事物难免利弊相伴,我们不能光盯着机遇而忽略了风险:
对于大笔投资的资本而言,大投资并不意味着高利润,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盲目投资,缺乏科学分析与有效管理,极可能在跑马圈地的混战中血本无归;
对于家教O2O平台和老师而言,“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永远做不好教育,而弄虚作假、利欲熏心更是违背师者从业道德与教育本真。
而广大家长和学生也要擦亮眼睛,减少跟风心理,寻找自己需要的、也适合自己的家教方式和平台,进行家教辅导,也更要明白,所谓家教不止于教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以及不断增强的学习能力。
一言以蔽之,家教O2O混战,不能简单说YES还是NO。明晰规则、强化监管、加大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拓宽反馈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力克浮躁、功利、短视的缺陷,尊重教育规律,家教O2O才能健康向上,蓬勃发展,否则便会沦为短暂“烧钱”后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