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发展理念转变、政策支持和引导,将成为绿色金融发展动力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引导下,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越来越受到重视。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都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较少关注经济发展背后的问题。”烽火台资本经济观察员江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发展绿色金融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是刺激金融向环保领域进军;从企业责任的角度来说是增强银行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整体社会角度来说是一种将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考量过程。
目前我国在绿色领域的投资正不断加大。据中国人民银行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经济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规模,年均在2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至15%,社会资本占比约为85%至90%。
“我国绿色金融在过去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方面,但很多绿色项目首先需要的是股权融资,因此要通过建立一些绿色股权基金来推动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而此次《意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级的绿色发展基金,体现了国家对绿色投资的引导和政策信号作用。”业内人士分析称。
“绿色发展基金作为重要的实践手段,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效合作的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绿色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挑战,也有利于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条件成熟后可展开大规模国际合作。”财经评论家温鹏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理念转变、政策支持和引导,将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