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协助安徽、吉林两地警方,连续打掉了两个以慈善为名、利用快速传播发展人头的特大诈骗团伙。这类团伙以搞慈善捐助或者解冻皇室遗产为名头,承诺无准入门槛且有高额返利来招募成员,让数百万人卷入骗局。
近来全国诈骗案件频发,受害者从学生、老师这类高知群体,到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和辨别能力稍弱的老人,都遭到过诈骗。警方提醒,网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汇款需求,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意识。
黑色产业链成熟,高知人群反而容易受骗
根据腾讯手机管家出品的《2016年手机安全报告》中的“手机安全高风险人群画像”显示,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正是最易受骗的职业;相反,家庭主妇、暂无职业者以24.3%的占比垫后。为什么高学历的人也会被骗?在越来越重视安全的今天为什么诈骗依旧屡屡得手?
其一,当前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堪称“海量”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贩卖,一条信息几毛钱就能买到。信息安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悬在每个人的头上。
其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诈骗手段不断趋向场景化的精准诈骗。比如近日越来越猖獗的慈善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善心,以慈善之名行诈骗之实。
其三,据腾讯的安全专家表示,如今电信诈骗已形成从个人信息攫取、售卖到实施诈骗的黑色产业链,其中包括多个分工明晰的环节,十余“工种”环环相扣,产业链日趋成熟。
谎称巨额海外财产被冻结,以高额返利骗捐
据悉,近日出现的仿冒慈善诈骗,骗子一般会冒充有钱人,比如有政府背景的大人物、皇族后裔、企业家等,以搞慈善捐助或者解冻皇室遗产为名头建立微信群,承诺无准入门槛且有高额返利来招募成员,通过群成员向熟人、老乡、朋友介绍等类似传销的方式拉拢队伍,聚集人气,大量收集群成员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同时,为保证诈骗的顺利进行,骗子还会伪造政府公文、身份信息、设立虚假项目骗取成员的信任,或者利用“爱国”“民族大业”等情怀给群成员洗脑,让进群的人员对之深信不疑。
收缴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工具
之后骗子开始编织各种名目收取群成员钱财进行诈骗,比如“存于海外的资产需要解冻,解冻费交的越多的成员,解冻后得到的善款数额也就越大”或者“缴纳会员费,缴的费用越多,会员等级越高,分得的善款也就越多”等。
腾讯守护者协助破警方破获,冻结资金5000万
相比于传统诈骗,这类“慈善”诈骗有着涉众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金额大的特点,类似传销,收费项目名目众多,只有少数上层能够获利。但和传销不同是,这类犯罪不再以销售产品为依托,多以“免费”为噱头,对公众的吸引力更大,潜在危害更深。同时,“慈善”诈骗具有犯罪分子组织层级多、资金转移渠道复杂多样、定罪定性模糊等情况,也给打击“慈善”诈骗增加了难度。
腾讯守护者计划协助警方抓获嫌疑人
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基于大数据反诈骗技术,协助安徽、吉林两地警方,连续打掉了两个以慈善为名传播发展人头的特大诈骗团伙,抓获“百万慈善”项目总设计人徐某、“三民城”项目设计人黄某以及其下线董某等21人,冻结涉案资金共计5000余万元。接下来,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还将继续密切配合警方取证工作,支持警方扩大战果,打击震慑犯罪分子。
大数据反诈骗实施取得成效
腾讯守护者计划自成立以来,就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并结合腾讯17年打击黑产经验,联合行业力量,不断配合相关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打击。根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麒麟伪基站监测系统在北、上、深、渝、津投入实践以来,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打掉近30个犯罪团伙,缴获伪基站设备300余台。
自2015年鹰眼反诈骗盒子在深圳联通上线以来,帮助上万名事主快速拦阻被骗资金,为用户挽回至少3000万损失。此外,腾讯还将反诈骗信息数据库应用在腾讯手机管家、腾讯电脑管家以及QQ、微信客户端产品内,以“大数据”的方式增强对信息诈骗的防御能力,安全覆盖8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