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9月19日讯(记者沈则瑾)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3年来,自贸区银行业始终保持稳健、蓬勃的发展势头,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日益深化;跨境金融业务加速发展,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提升。记者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9月18日举行的“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上海银行业服务自贸区建设三周年”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海银监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银行业运行平稳,自贸业务热点较为集中,跨境贷款、FT项下总资产和总负债一直保持增长势头。
截至今年7月末,自贸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共计464家,其中分行级及以上机构数量164家,法人机构和分行级机构在全辖占比分别为69%、63%,区内机构存、贷款在全辖占比分别为77%、76%。跨境汇票、信用证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表外业务和金融市场交易业务也积极发展,国际版黄金交易、跨境同业存单、跨境理财等诸多业务有序开展。在沪银行业机构更多、更深、更广地参与到投资、贸易、资金“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济金融活动中,进一步扩大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范围和空间。
据了解,3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银行业在最为人关注的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创新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出自贸区机构和高管准入简化制度,颁布中外资银行业市场准入报告事项清单;
在推进业务监管制度创新方面,创造性建立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前瞻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率先推进中资商业银行离岸业务经营授权制度创新,率先明确非居民理财业务监管规则;
在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方面,创造性建立机构、风险、产品“三维一体”监管治理架构,率先建立全流程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率先建立信用卡“刚性扣减”机制,率先建立自贸区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前瞻发布自贸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
浦发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副行长杨悦蓉说,浦发银行积极落实自贸区金融支持政策,参与各项业务首发,主动对接创新需求,综合运用FT账户服务、跨境资金池等上海自贸区特色金融业务,为企业提升结算效率、提高汇兑便利、降低融资成本,自贸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稳步提速,金融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以“一站式金融服务”全面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自贸创新优势不断凸显。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吴益强说,该行充分贴近市场,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企业量身定制创新融资方案,今年更是在FTN境外融资基础上,助企业尝试境外发行REITs和实施“轻资产”战略,增强资产流动性;创新境外转贷款模式,通过境外筹资+FT转贷方式,将转贷款用途从原先的“引进来”扩展到“走出去”,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和并购,成功办理近20个“走出去”项目,累计金额超20亿美元。
据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介绍,该局认真总结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经验,对已经成熟的创新事项,积极推动在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和全国其他几地自贸区进行复制推广,为全国银行业监管改革积累更多有益经验。其中,离岸业务经营授权、区内机构和高管准入简化、自贸区特色监测报表、自贸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等四项细则已在广东、天津、福建等地自贸区不同程度的复制推广,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已复制推广至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全流程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中的部分创新措施和信用卡“刚性扣减”机制已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张光平说,下阶段上海银监局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银行业监管制度创新与供给,完善相对独立的自贸区银行业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自贸金融创新,增强市场主体对政策红利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国金融业的改革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