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大讲堂 >> 正文

避开经济学研究的四个思维陷阱

http://www.newdu.com 2016/10/11 人民日报 井琪 参加讨论

  一些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逻辑错误。在观察和思考经济学问题时,有些人经常会落入思维陷阱,如把相关等同于因果谬误的思维陷阱、前因后果谬误的思维陷阱、合成与分解谬误的思维陷阱、诉诸个别和类比推理谬误的思维陷阱。这些思维陷阱使人们无法科学把握经济规律、无法正确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需要着力避免。

  避免把相关等同于因果谬误:相关关系不一定能推导出因果关系

  在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同时,另一个变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这两个变量倾向于以一种可预见的方式一起变化时,它们之间就可以说是存在相关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仅仅是在它们实际观测值之间表现出的一种统计上的关系,我们无法据此判断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存在统计上的相关关系,但具有统计上的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即使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也无法仅仅依靠一条曲线去确认这种因果关系及其方向。这是因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也许纯属巧合,也许在它们之外存在另一个被忽略的变量,正是这个被忽略的变量同时引起了两个变量的变动。例如,冰激凌的销量和溺水死亡人数之间就存在统计上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的变动其实都是由气温这个被忽略的变量引起的,吃冰激凌本身并不会导致人溺水。

  偶然的巧合、可能存在被忽略的变量及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的事实提醒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去确认因果关系。而这种思维误区正是许多得出耸人听闻结论的研究报告最常犯的错误或最常运用的“技巧”。至于那些立足于单个样本建立起来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就更加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了。

  避免前因后果谬误:发生在前不一定是原因

  对于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我们时常会下意识地通过观察是哪一个变量首先发生变化来确认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想当然地把先发生的事情当作原因、后发生的事情当作结果。简单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因果关系,容易产生前因后果谬误(也称后此谬误)。例如,公鸡打鸣在前、太阳升起在后,太阳是因为公鸡的啼叫而升起的吗?显然不是;购物热潮发生在前、春节在后,是疯狂购物导致了过春节吗?事实恰恰相反。

  进一步说,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机械地根据某个事件过去的变化情况来决定现在应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而是懂得未雨绸缪,能够根据自己对某一事件变动趋势的预期进行决策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如果预期住房价格水平未来会持续上涨,人们常常会选择先买房后结婚。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是购买住房导致了结婚,而是因为考虑到婚姻需要才决定购买住房。反之,如果人们预期住房价格已经攀顶,就会选择租房结婚,等房价调整结束后再购买住房。在这种情况下,租房显然也不是结婚的原因。

  判断存在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并不存在通行的、可靠的规则使人们能直接发现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因果关系。因此,不断提醒自己注意是否存在被忽略的第三个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在许多情况下能使我们避免落入一些荒谬推论的陷阱之中。

  避免合成与分解谬误:适用于整体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个体,反之亦然

  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是一对有联系但又相反的思维错误。合成谬误是认为对局部成立的结论对整体也成立,分解谬误是认为对整体成立的结论对局部也成立。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对局部或个人来说正确的结论并不必然适用于整体,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通常会导致集体行为的结果与个体单独行动的结果大相径庭。例如,在球场观看比赛时,如果一名观众站起来,这样的举动能使他看得更清楚(尽管这样做并不礼貌);但当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时,每位观众就和坐着观看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此,当研究者的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转换时,一定要警惕这两类思维错误。不能草率地用适用于个体的结论解释整体,同样也不能草率地用适用于整体的结论分析个体。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不行。这就犯了用个体解释整体的错误。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个体来说,在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竞争力强的人一般能够先得到工作机会。但如果把劳动力市场中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那么,无论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提高,也不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需求。也存在相反的例子。在消费者众多、充分竞争的袋装奶市场中,单个消费者显然并不能影响牛奶的市场价格,但所有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就能影响牛奶的市场价格了。同样,为了避开早晨上班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许多人选择早出发半个小时。但如果所有开车上班的人都这么做,结果只能导致道路拥堵的时段提前。

  避免诉诸个别和类比推理谬误:需要仔细考察因果关系成立的前提

  在应用某些结论解释新的事件或者现象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会陷入诉诸个别和类比推理的逻辑谬误。

  诉诸个别的逻辑谬误是在人们使用某些一般性结论分析和解释新现象时,仅仅使用有利于该结论的个别证据却忽视其他相关信息而产生的。例如,主张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人,会反复拿出西方国家在私有化基础上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带来过经济繁荣的例证,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基础和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也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采用了西方模式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事实。

  类比推理的逻辑谬误是指简单认为如果A和B相似,那么,对A真实的事件对B也一定是真实的。例如,因为量化宽松对刺激衰退的美国经济是有效的,就机械地认为中国在面对经济增长减速时采取同美国一样的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而不去考虑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在中国是否具备等问题。同样的逻辑错误还有,因为中国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繁荣,所以其他国家只要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也一定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繁荣。事实上,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只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编审)

Tags:避开经济学研究的四个思维陷阱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