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公务的士”为何注定短命?

http://www.newdu.com 2016/10/18 解放日报 朱珉迕 参加讨论

  开了不到两周,福州“公务的士”就在舆论争议声中黯然退场。据近日媒体报道,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推出的“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目前已不在其业务范围之内;至于业务何时中止,又会否重启,工作人员均表示“不太清楚”。

  而在“不太清楚”之外,这位工作人员还给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补充:公务员乘客如有出行需要,“可以选择面向所有市民的普通的士”。至少在日常乘车出行这件事上,公务员总算被视作了普通人。

  这本来完全不需要大惊小怪,但9月下旬隆重推出的100辆“公务的士”,一度让人以为公务员又将成为“特权阶层”。这倒也怪不得舆论的过度解读。时下全国范围内正在力推公车改革,福州当地的公车改革不久前刚刚全面铺开,市直单位车改取消的车辆全部封存等待处置,县乡以下党政机关亦启动车改。在此当口,公交出租车公司却针对公务员推出“定制服务”,难免落入“变相福利”甚至“叫板车改”的口舌。

  何况,“定制服务”内含不小的价格优惠,其受惠者不仅是公务员,还带上了他们的家属。

  不过,简单把“公务的士”同“特权阶层”划等号,似乎也有些矫枉过正。当初面对如潮质疑,福州官方曾回应称,所谓的“公务的士”其实是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自己冠名,事先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批准,政府也没有参与;对于“公务的士”,福州市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投入与补贴,也没有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也就是说,这“完全属于市场行为”。

  依照这一条逻辑,“公务的士”本身似乎无可指责。既然是市场行为,企业有自主决定经营方式的权利。如果公务用车是一个可观的市场,企业发现其中的商机,做一笔定向生意,也是企业的自由;至于服务是好是坏、未来是存是废,应当通过市场检验来说话。至于服务对象是“公”是“私”,并没有太大关系。

  推行没几天的“公务的士”悄然退场,已经显示出消费群体“用脚投票”的结果。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尽管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可以不顾服务对象的“公私”,但作为服务提供者,其自身是“公”还是“私”,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公交出租车公司并不同于普通企业,其带有公共服务性质,提供的服务亦事关公共资源分配。出租车服务应当均等地面向公众,其资源本身也相对有限。划拨其中部分用作公务员的“定制车”,等于在全民均等享有的机会中辟出了一块“特殊机会”,间接造成普通公众的打车难。

  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不是公务员还是别的什么群体被“特权化”,而是公共资源本身被“特殊化”。比起为某个群体贴标签,资源的特殊化显然更值得警惕。

  这时候,如果依然单纯讨论“市场逻辑”,就显得太过天真,并且不合情理。事实上,任何带有公共性质的社会服务,市场化固然是大趋势,却同样需要对“市场行为”多加小心。这并不是说市场是坏的,而在于片面理解市场逻辑,到头来反而会妨害市场的健康发展。况且,“市场行为”意味着承担成本与风险,这种成本除了直观的经济成本,也包含蕴藏在背后影响更深远的社会成本——消费者的机会均等是否被打破,有限的道路资源是否被不公正地占有,甚至公务员群体的形象是否被“无意抹黑”,都是不得不考虑的社会成本——当然,如果企业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以“专项服务”之名行“变相福利”之实,于政府于社会,便是更大的成本支出。

  而但凡成本,总是要有人埋单的。暂时隐退的“公务的士”,究竟产生了多大的成本,又有谁来埋单了呢?

Tags:“公务的士”为何注定短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