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用电量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经济景气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全国9月份用电量增加是一个好现象。
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8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剔除2月份闰月因素,日均同比增长4.1%。
华夏幸福 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总监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用电量基本上反映了经济走势。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整体温和回升,一方面源于去年较低的基数因素,去年同期仅为0.84%,另一方面源于第二产业同比增速的提高。
“前三季度,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其中钢铁和有色增速回落幅度分别达到9.2个和7.5个百分点,而同期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则明显提高,二者占工业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6个和1.2个百分点。同时,国家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稳定经济增长,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前三季度增速接近20%,远超同期固定资产投资8.2%的增速。六大高耗能行业中,仅电力行业的增加值和用电量增速大幅回升。可见,基建加码也是拉升前三季度用电量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徐光瑞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前9个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7270万千瓦,其中,水电788万千瓦,火电2901万千瓦。
此前,国务院以及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各项改革措施也在逐步推进。
“电力也是一种商品,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供需机制,因此电价改革乃至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要实现电力这种商品的市场化交易。电价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产生三方面效应:一是降低用电成本,即用户可自主对接发电企业进行交易;二是还原价格本质,即供需双方充分沟通后确定的电价将反映市场景气度;三是提高运转效率,即可以对电网企业实施动态监管以优化投资需求。”徐光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