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同样也是未来世界油气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日前召开的“2016国内外石油科技发展与展望”发布会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表示,当前,世界油气工业的智能化水平总体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油气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智能化将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持续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创新技术应对低油价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对油气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科技研究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石油公司共取消、延期近150个利润率低、投资见效期长的项目。截至2015年底,油田服务公司裁员数量占到了全球累计裁员总数的79%。
“越是在困难的条件下,越要加倍重视和依靠技术创新,跟上科技革命步伐,准确把握未来方向,以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精神,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吕建中认为,越是在油价低迷的时期,就越是技术创新的黄金时期。一般而言,油价高企时(80至100美元/桶),技术研发最关注风险及复杂性管理、增储、钻探等方面的技术;而当油价下降到50美元/桶时,“实现钻探和完井成本最小化”则变成了第一要素。
“在低油价形势下,将连续管钻井技术用于老井侧钻,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单井产量或使老井复活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连续管钻井与欠平衡钻井技术相结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成本。”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科技研究所研究员张焕芝分析说,为了应对持续的低油价,石油公司更加依赖高效、实用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其中,智能技术是降本增效最具潜力的技术。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未来油气工业的研发方向和重点将是智能油田、智能钻井、智能管道、智能炼厂。
智能化发展大势所趋
如今,智能化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这既是油气技术发展规律使然,又是油气工业开发难采油气资源和应对低油价之所需。”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金华说,由于难采油气资源的开发成本相当高,而在低油价下,要实现经济开采,技术创新就是必然选择。
当前,油气田开发已进入数字油田阶段,数字油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持续发展,应用情景日趋广泛。据介绍,通过应用智能井、综合生产模型、监控系统和生产优化等技术,数字油田可以有效地减少井数及非生产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及油井动态响应程度,优化地面开发及物流管理,最终达到增加产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等效果。从统计数据看,数字油田的应用通常可以使采收率提高2至6个百分点,使产量提高2%至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管道技术已趋成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油气管道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杨金华表示,预计到2030年,世界油气工业将全面进入智能时代,智能化将在持续提质降本增效方面效果显著,“即使届时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大部分油气项目也将得以经济高效地开发”。
新能源产业不容忽视
“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会给油气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吕建中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加速和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对全球油气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智能电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余本善分析说,未来5到1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成本将大幅降低,未来10年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有望迎来突破,从而有力地推动汽车行业变革。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保有量将达500万辆。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祖纲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燃油替代率将随之上升,将有利于减缓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的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加油站油品销售的影响将日益明显,也势必会造成炼油业新的产能过剩”。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45万辆,可替代燃油约41万吨,其中汽油替代率约为0.37%。预计到2020年将替代汽油435万吨,替代率达2.9%。王祖纲表示,短期内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缓解柴汽比矛盾,长期将改变石油产业链下游的发展重心。
对于未来油气行业的发展,吕建中认为,未来20年到3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油气资源仍是能源消费的主体。智能技术、高新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将助推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迈上提速、增效、清洁化发展的新台阶。(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