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穆光宗:推动中国人口结构成功转型

http://www.newdu.com 2016/11/3 环球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0月刚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育龄期间每名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仅为1.04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年到2014年的平均生育率仅1.2,学界公认的世代更替水平为2.2。某种程度上说,生育率持续低迷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

  究其原因,在于全国很多地区和人口已进入极晚婚—极晚育与生育意愿很低—生育成本很高并存的婚育模式。实施“单独二孩”以来,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但截至2015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15.4%。

  尽管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适龄人口二孩生育潜力的完全释放尚需时日。全面二孩政策虽从字面上看,与“单独两孩”的目标人群不同,但由于非独夫妇集中在“60后”“70后”,绝大多数已经错过适龄生育时机,处在“想生而不能生、想生而不敢生”的窘境,“80后”“90后”则处于“能生而不想生、能生而不敢生”的纠结状态。例如,辽宁省2016年初的调查发现,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夫妇至多不过20%,意愿生育水平在1.0-1.2之间,实际生育率可能更低。可以说,低生育文化和高生育成本共同促成了持续的低生育率格局。

  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仅属于前计划生育的传统中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生育文化开始形成。根据《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华中南地区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08个,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北区都在1.94-1.95个,而东北地区的生育意愿仅为1.76个。

  在收入、住房、时间精力等生育成本的作用下,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动又会打许多折扣。直接的抚育成本和高昂的机会成本叠加在一起,使得不少年轻父母在二孩生育面前望而却步,害怕做“孩奴”。这导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平均意愿生育水平(理想子女数)大致稳定在1.6-1.8。

  不过,今年正式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虽很难实现“愿生乐生、应生尽生”的理想效果,但若生育政策能和社会政策实现综合配套,中国人口结构的成功转型仍值得期待。

  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强化生育服务职能,优化从怀孕到生产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为解决大城市建档床位紧张的问题,近期措施应是增加产床,中远期则要增加妇产科和儿科医生。国家卫计委10月25日已要求在县级医院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十三五”时期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今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应要求高龄备孕者加强孕前、孕中、产前的风险评估。

  另一方面需要简化二孩申报的程序,一切以方便民众、帮助家庭为上。同时可顺应计生改革潮流,变惩罚多生为奖励多生。

  总之,随着二孩生育潜力的逐步释放,职能部门可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主动适应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作者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Tags:穆光宗:推动中国人口结构成功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