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业界的并购案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这种势头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千亿美元超大规模并购长远看难以持续出现。
2015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达到约4.6万亿美元,同比增加40%,时隔8年创出历史新高。这期间,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案达到68件,比2014年增加了89%。大型并购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高潮。
去年11月,美国制药巨头辉瑞(Pfizer)对爱尔兰制药公司艾尔建(Allergan)的收购总额达到1600亿美元,成为医疗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大企业并购案,规模仅次于2000年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集团收购德国移动网络提供商曼内斯曼。此外,去年10月份,比利时啤酒商百威英博以1174亿美元收购英国的南非米勒公司,是另一起超过千亿美元的跨国并购案例。
进入2016年,全球大型并购势头仍得以维持。据全球著名的律师事务所Baker & McKenzie’的跨境并购指数显示,第三季度该指数从第二季度的194上升到238。在今年第三季度,企业并购方宣布了1275起金额为3730亿美元的并购,虽然和前一季度相比,数量减少了15%,但是价值提升了64%,显示规模在扩大。其中,跨区域交易增长82%,而区内交易增长32%。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球宣布并购交易额达到了489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10月23日,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刚刚宣布将以每股107.5美元的价格,总额854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媒体巨头时代华纳公司,由于此次交易还包括时代华纳240亿美元的债务在内,使得交易金额总值达到1087亿美元。这成为本年度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并购案,并购金额超过了千亿美元。
Dealogic的数据也显示,在中国,海外并购的平均规模也在扩大。今年,甚至出现了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案例,这起并购已经获得美国CFIUS的批准,但是在欧盟遭到了阻碍,如果未来能够得以通过,将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就规模而言,在国际上也有相应地位。
跨国并购大型化的存在有很多原因。
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迹象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大型企业为了打破增长缓慢的局面,不得不加强并购攻势,使得并购规模维持在高水平之上。比如,去年最大的并购案中,收购方辉瑞由于药品专利到期等原因预计将连续4年出现盈利下降。公司CEO伊恩·里德明言,收购后有望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增收。此外,由于新总部设在税率较低的爱尔兰,有观点认为辉瑞此举是为了减轻税负,扩大净利润。
除此之外,大型并购也有抱团取暖型,人弃我取型的,有希望借助并购重获新生的,有对未来投资型的,也有强强联合型的,如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的并购等。有相当一部分公司需要通过并购作为补充,特别是在行业环境面临挑战的行业,或经济增速放缓的地区。在某些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停滞的地区,公司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通过并购获得非有机增长,这促成了一些跨国并购活动。
在全球股市飘红和资金充裕的背景下,企业的收购风险相应也显得较低。另外,并购案规模的大型化也与企业本身的股价上涨有关。随着股价走高,被收购企业的总市值增加,从而导致收购金额的相应增加。
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也成为股东们的一大压力。欧美主要企业持有大量现金,如大型IT企业,大型药企等。在如何有效运用资金方面,大型企业更倾向于企业并购而不是进行股票回购。
在美国Donnelley公司的2016年度全球并购前景报告中,88%的行业人士认为,公司并购行情仍将继续高涨,尤其是在科技、媒体以及通信三大领域,而亚太地区的并购热情会继续高涨。
中国企业在不断“走出去”的时候,并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过,在做大型并购时需注意量力而行,避免高债务并购加剧风险。巨额并购也会引发更多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