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
10月经济活动数据维持稳定。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微降至8.8%但仍好于预期。制造业投资放缓,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较为强劲。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速略低于预期,主要源自于采矿业生产的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放缓至10.0%,主要由于汽车销量在前期高增长和去年高基数背景下明显回落。鉴于收入增速稳定,黄金周、“双十一”销售表现尚佳,我们认为整体消费状况仍旧十分稳定。经济企稳势头在四季度内还将延续。
宋清辉:
“深港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长期作用上。“深港通”有助于A股国际化,并能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让人民币通过香港交易所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货币,使其作为投资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其成为他国的储备货币。
沈建光:
经济数据显示,前期宽松政策对保增长来说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剔除数据的扭曲,今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已远远好于去年,稳增长压力已然减轻,但高杠杆持续、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化、通胀预期隐忧等新现象值得关注,需要未来政策更加向防风险与推动结构性改革倾斜,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有所突破。
伍戈:
管理好通货膨胀,必须持续关注供需两方面的因素,在积极应对供给面的冲击之时,控制好货币量等需求方面的因素。在出现成本冲击(劳动力成本冲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时,应该更加注重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短期需求管理工具,货币政策的关键是要保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成本冲击时期,要特别避免因持续实施刺激性宏观政策形成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相互强化导致的螺旋式价格上涨。
李迅雷:
为何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一般都会贬过头呢?逻辑很简单,因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而言,它们的流通性和可兑换性都差,主权信用评级也差,这好比一个是主板股票,另一个是新三板股票,前者的流动性很好,财务透明度也高,估值水平当然可以比后者高。从理论上讲,风险溢价通常等于流动性溢价加上信用溢价,新兴经济体货币的风险溢价率较高,故超贬现象就成为常态。
张建平:
当前为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国家进行了一定的货币、金融控制,这会给外界银根紧缩的印象。其实并没有外界想象中困难,此时去库存、进行结构调整正是最好时机。汽车行业虽然存在产能相对过剩的现象,但是相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去库存压力并不大。一般而言,企业的金融压力除受宏观政策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自身经营。
(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参考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