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教材修改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1月11日《长沙晚报》)
@马晓光:在“七七事变”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从1931年东北沦陷开始,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就活跃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的抗日义举早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对他们所做的历史贡献不应忘记。
@周山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各党派、社会团体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了抵御日军侵略的斗争,尤其对于东北民众,他们的沦陷与抗争都在1931年发生,因此,14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
@于立生:“14年抗战”进入国民教育基础教材,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全面认识,更是遵循了唯物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它不只是一种提法的改变。
@马路: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八年抗战”,更具体的意义是指中国全面——各阶级、政党、团体的统一战线的抗战,这也是抗战结束后经过共识形成的一个名词。所以,这次修改是一种认知概念和习惯上的纠偏。
@朱永华:从国家最近几年纪念抗战的表述和现场的布局等公开报道中,人们已经感受到“14年抗战”概念的形成。比如,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140面彩旗;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象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