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由三个下行循环组成,要小心翼翼地加以阻止
作者:GEOFF COLVIN
全球金融动荡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所以,我这里给出一个思路。每次金融危机都至少涉及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形势恶化将导致形势更加恶化的过程。在如今的危机中,至少有三个恶性循环,等待政府提议的巨额救助计划加以解决。在我们鉴别每日接二连三的新闻时,问问自己正在看哪个循环以及该循环是将趋向终结还是将加快运行,对我们或许有帮助。
以下是三个下行循环:
信心。所有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必须让人们普遍相信,它们处於适於长期运营的良好状态。即使是最健全的公司,也不可能马上偿清所有债务。而只要人们相信它的基础稳固,它永远不必这样做。但是,倘若信心的根基出现哪怕一条细小的裂缝,就能使整个机构垮掉。例如,大萧条时代典型的银行挤兑:仅仅一个谣传,就能启动一次导致银行倒闭、由提款和信心下降构成的恶性循环。
联邦储蓄保险可以制止对商业银行的挤兑,但并不能制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挤兑。所以,若不是联邦政府插手干预,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美国国际集团(AIG)肯定要毁灭。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麻烦显然很大,但若不是动摇信心的恶性循环将它们的问题转变成危机,救援它们时的痛苦就要轻很多。华盛顿的巨额救援意在根除整个美国金融业的信心危机。当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股价重挫,或是金价和国债飙升时,政府就是这么做的。进入这一领域的资本越少,信心越弱;信心越弱,资本进一步流失,事情就这样持续下去。
去杠杆化。很多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负债过多。这话没错。但诡异之处在於,如果它们都想做正确的事,还掉部分债务,情况将变得更糟。为了筹钱还债,它们都想出售金融资产。供应过多压低了价格,降低了这些机构仍然持有的资产的价值。所以,即便它们降低了债务,它们的负债率也不比从前改善多少。因此,它们不得不出售更多的资产,这又更加压低了价格,事情就这样持续下去。这个恶性循环不同於信心危机,因为它建立在美元而不是心理的基础上,雷曼资产的价值实出现了跳水,而且所有人都看到了。(当然,这一糟糕的现实又加重了信心危机。)
楼市。楼市是一切混乱的根源,楼市见底之前,形势不会改观。到目前为止,形势仍在恶化,动力来自最糟糕的一种恶性循环─良性循环的逆转。从 2000 年到 2006 年,美国房价因上涨而上涨。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Schiller)预见到了当前楼市的崩盘。他指出,得来容易的贷款启动了楼市繁荣,消费者受到了强烈诱惑,去购买最贵的房产,而且有可能是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额按揭,这一行为将房价抬得更高,又强化了这一诱因,事情就这样持续下去。现在,情况倒过来了,由於房价不断下跌,买方认为应该等等再买,与此同时,卖方在蜂拥出手。这两种行为都促使价格进一步走低,也给两种行为本身带来了更大的诱因。
什么能打破恶性循环?在经济学界看来,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看来是唯一一直有效的措施。可以把大萧条看成一个大的恶性循环。新政(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它的矫正。20 世纪 80 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是一个小级别的恶性循环,结算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制止了它。如今,政府制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干预措施,认为这是制止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所必要的。
让我们小心行事吧。你敢为美国的贷款提供保险吗?风险可是越来越大了。对美国政府的全球信心危机,是我们实在不愿发生的恶性循环。
译者: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