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niel Roth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也许从没受过这样的干扰: “爸爸,我要照相。”欧文•米斯特罗维奇(Owen Misterovich)指著帕特•米斯特罗维奇(Pat Misterovich)书桌上的数码照相机说。帕特回答: “好的”,把相机递给了 5 岁的儿子。小家伙去拍了几张自拍照,而帕特则回头干手边的工作: 制造一个继 iPod 之后又一款伟大的 MP3 音乐播放器。不过,米斯特罗维奇制作的播放器没有 iPod 那种简约、优美的线条,样子看上去就像一台 Pez 糖果盒。还有,他也不在加州库伯蒂诺的某个拥有 12,000 名员工的公司大楼里上班,而是一位家庭主男,在蒙大拿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家里的地下室鼓捣自己的 Pez MP3 播放器。
米斯特罗维奇原先担任底特律默西大学(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信息技术部门的主管。他没有什么制作播放器所必需的工著技术,也没有营销经验,更没有公司的各种设施。不过,有两家工厂争著要生产他的这种播放器,一家在中国,另一家在美国。他在奥斯汀有一家小公司,该公司的创办者是一位曾为苹果电脑(Apple)工作、负责机器内部设计的工著师。他还利用自己的网志 pezmp3.com,把潜在的买主(约有 1,500 人表示对该产品感兴趣)既当作研发中心,又当作焦点小组。他征求大家的意见: AAA 电池和锂电池哪个更好?随后,他收到了几十条答复(一位读者建议,“可以用 AAA 电池,外加 USB 接口的镍氢充电器”)。那用什么广告语好呢?对此,也有 50 条左右的看法(最佳广告语之一是: “给耳朵吃的糖”)。到本月底,米斯特罗维奇就会制作出首部原型机。他说,“我不知道几年前能不能造出这个东西。我挺怀疑。如果能,我也用不著在地下室里呆著了。”
在过去,米斯特罗维奇这种喜欢鼓捣东西的人最多也只能盼著把自己的创意卖给大公司。更有可能的是,他只和朋友侃侃他那大不过糖果盒的憧憬。但是,现在有多种因素让 DIY(Do-it-yourself)变得几乎无所不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也模糊起来。与上世纪 90 年代末想借网络热潮发家致富的人不同,这些 DIY 人士并没有自欺欺人,对自己能够做成什么事情并未抱著不切实际的想法。相反,他们只是想在当今大规模生产的沃尔玛(Wal-Mart)时代找到一种办法,夺回自己的影响力,证明他们能够制造出自己想要的产品,并从中获得乐趣。当然,可能也是为了能够赚点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新书《大众化创新》(Democratizing Innovation)的作者埃里克•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说,“现在,人们的看法有了巨大变化。(商界)通常的看法是发现需求并加以满足: `我们是生产商,我们设计产品,我们问用户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来做。'这种看法根深蒂固。现在,它已经开始改变了。”
各种因素一起作用,导致了上述状况的出现。博客,也就是那些 DIY 记者,向大型媒体表明,进入这个行业的障碍(比如说要有印刷的报纸)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播客(Podcasters)有了属于自己的广播,他们可以制作音频节目,并把它们放到网上。业余音乐制作人使用原先只有大型唱片公司才能用上的软件,创作出新的联唱歌曲(mash-up): 即将多首歌曲合在一起,改编为新歌,然后发布或销售。如今有了 Google AdSense 等可以让人们容易地在网站上刊登广告的服务,这些喜欢鼓捣的人虽然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Bill Gates)那样的巨富,但至少不会损失什么。
Odeo 的创始人之一诺亚•格拉斯(Noah Glass)说,“以前,只有有钱人才能用上这些东西,所以只有有钱人才能成为专业人士,其他人都是业余爱好者。但现在,由于制作工具更加便于使用,而且因为开放源代码、互联网和人们观念的关系,这些工具的传播更为自由,更多的人能够用上更多的工具。因此,业余和专业的划分都在消失。”Odeo 为制作、寄存和发布刻播提供免费服务。
民间工著师做的事情要远远超出上面的描述,他们不仅在数码世界显露身手,而且也在现实世界一展身手。正如 eBay 改变了分销业那样,这些工著师正在改变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基础设施已经具备: 雅虎群组(Yahoo Groups)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交流看法、快速学习; 免费或廉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著序让用户得以一起制作出草图; 中国的廉价生产则使创意能够从文档走向工厂生产。甚至还出现了阿里巴巴(Alibaba.com)这样的网站,它们帮助这些小打小闹的人寻找急切开工的中国工厂。也就是说,DIY 一族有了自己的 Match.com(交友网站─译注)。
要制造出样子很好玩的播放器,似乎要花费很大一番气力。但这不是业余爱好者们的信条。索尔•格里菲斯(Saul Griffith)说,“喜欢自己动手的人这样做,是出于非理性的原因。这是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他们在干的时候可以不计时间,因此他们才能造出那么多了不起的东西。”格里菲斯应当是了解情况的。他是一位风筝滑浪爱好者(kite-surfer),但对市面上的风筝都不满意。所谓风筝滑浪,就是用手操纵类似于降落伞的“风筝”,脚踏滑板,靠著风筝的拉力,滑行于水面。2001 年,他创办了 Zeroprestige.com 网站,在这个网站上贴了很多风筝设计图。不久,其他业余爱好者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设想,这让生产商手中多了很多制造风筝的方案。业余设计师不断提出各种设计,以便制作出他们想要的东西。尽管没有人因此发大财,但却产生了一些出售成品的小型企业。此后,这些风筝就成了买卖的商品,但格里菲斯并未丧失 DIY 精神。他的四人工著公司 Squid Labs 今年夏天将设立一个网站,初步命名为 iFabricate。他说,“这就相当于讲述原子构造的维基百科(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用户自己创办的网上百科辞典。形形色色的 DIY 一族将可以访问这个站点,交流想法,进行合作,比较容易地用上一些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改进的著序,最后利用网站来集合资源,从供应商那里买进原材料。
一些大公司也在想方设法利用这种趋势。就在多数高科技 DIY 一族将开放源代码软件视作自己灵感来源的时候,微软也想对此加以利用。该公司的 Visual Studio Express 软件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旨在让大众掌握软件代码。微软还在考虑与 Phidgets 等产品制造者合作,使用像无线射频识别(RFID)部件等价格低廉、易于操作的电子元件。RFID 是一种可能取代条形码的无线芯片,能够让你制作自 己的无钥匙门禁系统等。微软估计,大约有 600 万名专业开发人员,还有 1,800 万名业余爱好者,包括非专业团体、喜欢自己鼓捣的人以及学生。微软希望让 Visual Studio Express 成为 DIY 一族的世界语。Visual Studio 的产品经理布赖恩•凯勒(Brian Keller)说,他期待著有那么一天,“我妈妈能够坐下来,看著视频片,学会自己怎么造一个 RFID 阅读器。”
至于那些等不及视频片的妈妈们,出版商奥雷利媒体(O'Reilly Media)最近为她们推出了一本名为《动手》(Make)的杂志,该杂志现已成为 DIY 运动的圣经。该杂志每页都充满了新奇怪异但并非不可做到的一些动手窍门。最近一期杂志详细介绍了制作自己的印刷电路板或讲稿提示机的要点(因为预料视频网志定将兴起)。奥雷利最初估计,该季刊能够吸引约 1 万名愿意每年支付 35 美元不菲订费的读者。谁知,创刊 4 个月后,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杂志已经拥有了 25,000 名订户。
实事求是地说,DIY 热潮并非新生事物。每当有激动人心的技术出现,美国人总是能搞出一些创新。E.B.•怀特(E.B. White) 1936 年在《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撰文,赞扬了福特汽车(Ford)的 Model T 以及它所激发的车主的创造性。他写道,“你购买了福特汽车,你就知道自己可以开始甩手大干了─你已经拥有了一个活力十足的框架,可以在它上面添加近乎无限种类的装饰和功能......就这样,产生了一样又一样新东西。车主不仅购买现成的物品,而且还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发明物品。”弗吉尼亚大学科技史专家伯尔尼•卡尔森(Bernie Carlson)说,今天的不同只是在于技术。“我想说,它体现了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或者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精神,也就是说生产与消费同等重要。”米斯特罗维奇在他那并不宁静的华尔登湖(梭罗隐居之地─译注)继续朝著他心中设想的 MP3 播放器努力。他希望能够随身携带这种头部可供收藏、配有 AAA 电池且用户可以自己创造广告语的播放器。就算他最终成功了,他也不大可能发大财。对此,他很坦然。DIY 经济的目标与大企业主导型经济并非总是一样的。他说,“我的目标不是让自己倾家荡产,你投入了不少,当然期待回报。但说到底,我只是不想破产,这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态度─凭著爱好做事。”
译者: 戴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