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属于官员下海经商的“92”派, 90年代就投身环保产业的中持绿色总经理邵凯同样有产业报国的情节。秉持“以商业之道解决环境问题”信念,20多年来,他们一帮“老兵不死”,也没有“渐渐消失”,相反,从治理污水转到治理污泥,发现了环保行业的新领域、新商机。什么让这帮老兵重又斗志昂扬?
中持绿色是中持环保的子公司,细分出来做有机废弃物处理、填埋场治理,总经理邵凯与中持环保集团的许国栋都是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最早践行者。他们在2006年即判断未来中国环境修复的市场巨大,参股北京建工集团新建的环境修复公司。2009年,科技部发布“863污泥课题”公开招标,为了不错失机会,中持绿色紧急成立。2012年,中持绿色的业绩在8千万至9千万之间,按照现在30%的增长速度,邵凯很有信心今年公司的业绩将到达1亿甚至1.5亿。
这与中持绿色的几项战略定位有密切关系。首先就是客户群划定在中小城镇,尤其是江浙和北京周边。这既是因为大城市的环保体系已比较成熟,中持绿色的专业优势在小地方更加明显;也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有关,邵凯只会选择“从心里真正想解决”环保问题又有实力的政府打交道。
中持绿色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第一个阶段是布道,引导地方政府认识到自身对环保的需求;其次才是合作,比如通过BOT、OM模式为政府提供服务。中持绿色对自身的定位是“服务型企业”,希望能对地方政府扮演好“环境管理专家”的角色
中持绿色提供服务的模式有很多,但现在已经很少选择BOT模式。在邵凯看来,BOT虽然非常挣钱,但无论是从管理团队的背景上,还是整个公司的专业性来看,中持绿色更是一个“专业技术项目团队”。相比来说,中持绿色更倾向于OM模式,因为这是可持久的商业模式,也是轻资产业务。中持最有信心的就是其专业管理能力,国家环境管理方面001号管理运营证书的获得者正是中持。邵凯还举出一个例子:河北一个污水处理厂原先因为不合理的设计造成10万吨污水每天多提高10米,浪费能源还污染环境,当地政府为此非常头疼,中持接手后,很快调整了设计的不合理处,几个月内污水处理厂即达标。
环保领域在相当长时间里,政策推动非常重要。虽然现在还有很多政策法规上不明晰的地方,收费机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但随着十二五进入第三年,中持绿色也逐渐在环保新领域做出成绩,邵凯预测中持绿色在5年内以将超过50%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