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频频触“金”
而电商在金融方面的探索也远未结束。
近日,阿里金融宣布,其信用贷款业务将从只面向付费会员开放,转为面向苏、浙、沪3地所有普通会员开放。
“或许(电商)做金融业务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未来肯定会成为赚钱的业务。”独立电商分析师李成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阿里巴巴与银行很早就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信贷。2007年,阿里巴巴宣布和建行合作,推出中小企业无担保贷款“网络联保”,该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只要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便可共同申请贷款。
但是,这种合作最终却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个时候的方法是银行来搞,阿里提供客户信息。比如阿里有500个会员,把名单给银行,银行来做业务”,某业内人士表示,“但银行也很难做,有的业务太小,银行的业务操作成本太高,银行毕竟有一套完整的授信流程。”
金融这项既能服务客户又能赚钱的业务,无疑受到了电商企业的青睐。据《环球企业家》报道,苏宁在拥有了易付宝和华夏通两个支付牌照后,正在推出面向供应商的金融产品,其7月份开始试点,9月份计划大规模推广。
很显然,电商与银行的互相跨界竞争呈愈演愈烈之势。
电商的优势
电商从事金融行业,也有自己的优势。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电商做金融可以更好地“产融结合”,“它离客户的需求终端更近一些,发现客户,引导需求的能力更强一些”。
以阿里小贷为例,其针对的主要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会员,并且强调一定的销售规模,“阿里有企业所有的经营数据,可以测算到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这个风险相对就比较低。”李成东认为,银行贷款很多企业都很难抵押,银行的业务流程都非常麻烦,很多企业都没法办。
“做这些业务,银行的成本肯定会高于阿里巴巴,银行总会有一些贷前贷后的审批,阿里的操作成本可能会更低一些。”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表示。
“阿里巴巴对商户的情况更熟悉”,某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部副总认为,“小贷客户范围是很小的,基本都是微小型。几千元或者几万元的客户群,目前银行的精力、人员都有限,不太适合做这类业务。”
但是,电商金融的发展也并非没有障碍。如“阿里小贷没有吸储可能,业务规模还是很有限的,所以在业务上会被限制。”李成东认为,“资金还是有压力,毕竟没有银行牌照。”
此外,这类贷款业务所产生的风险也仍然存在。
郭田勇认为,虽然电商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但是既然做了小贷公司,还是要按照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来做,来控制风险。他认为,电商进入金融行业,有一定的开创性,比如在产融结合上,金融业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这样结合具有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