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打板球吗?印度“海归”配上硅谷的福利─从免费食物到股票期权─正在培育创新活动
作者:Sheridan Prasso
经过立熔岩灯的大堂和挂板球运动衫的几个小房间,我们看到一个程序员坐在两台平板监控器前,正在用触摸式键盘输入编码。另一个则窝在软椅里,一部笔记本电脑稳稳地搁在膝盖上。在角落里的一架电子琴旁边,一个裹头巾的锡克人闭眼睛舒适地躺在按摩椅上。这些小房间里还随意摆放福斯足球桌、台球、飞镖、棋盘和一种叫撞球的游戏纸盘。一把搭帐篷的椅子上招摇地贴“风水宝地”的标签。
对了,那把椅子的主人是 A.C. 纳伦德兰(A.C. Narendran)。他原先在美国为微软(Microsoft)工作,后来改换门庭到了位于加州的谷歌(Google),现在则跑到谷歌在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安营扎寨。正是在这里,他想出了做谷歌财经网(Google Finance)的点子。他和别人一样坐在小房间里,身边是免费食品─罐装品客(Pringles)薯片、好几袋 chaat(油炸的小零食)和成堆糖果棒,其中一种恰如其分地叫作“Perk”(英语单词“perk”有“突然变得振奋、兴奋”的意思─译注)。在自助餐厅,蒸架上的盘子供应各色印度咖喱饭菜。“在这里,关键是我们不仅仅是谷歌的人,我们还是印度人。”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普拉萨德•拉姆(Prasad Ram)说。他曾在美国待了 18 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施乐公司(Xerox)任职。“这里无疑是寻找新灵感的完美温床。”
谷歌尝试将硅谷放任自由的工作环境复制到印度,以吸引那些助推美国网络盛世的印度人才回流,这是其深思熟虑之策。这并不是寻求廉价劳动力的普通外包,而是人才流失的回流。谷歌2004 年选择在班加罗尔建立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辛格•赛恩•卡西迪(Sukhinder Singh Cassidy)来自谷歌位于加州芒廷维尤市的总部,目前负责公司的亚洲业务。他告诉我们,公司选址在此的部分“原因是谷歌公司有许多职员是印度人,他们希望能回到印度参与祖国的发展”。
现在,美国为高科技人员签发的 H-1B 签证(临时工作签证,用于外国人临时在美从事特定职业─译注)数量仅为 1999 年时的一半。此外,到美国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也有所减少。因此,像纳伦德兰和拉姆这样的新一代工程师当中前往美国的人数已经大不如前了。以往的情况是你必须去美国才能接触到前沿技术。印度人过去也一直认为拿到美国学历、在加州工作,才更受人尊重。而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谷歌和印度许多其他公司一样,正在主导这股潮流。谷歌在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有 900 名工程师,大约是谷歌本部的九倍。IBM 在印度的职员有 53,000 名,是该国最大的外国雇主。印度四大科技巨头就更不用提了: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威普罗公司(Wipro)、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和萨蒂扬计算机服务公司(Satyam)合计雇用了 285,000 名职员。不过,谷歌在印度有其独到之处。它在网上诱人的招聘广告 “我们正在招人” ,凡是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用户都能看到─根据在线调研公司 JuxtConsult 的估计,比起雅虎(Yahoo)和本地门户网站 Rediff,印度 2,500 万固定网络用户中有 75% 的人更倾向于使用谷歌。
那些在谷歌工作的人谈到了光环效应。赢得在谷歌的工作机会,也会增加婚姻的成功机会,因为在印度文化中,地位和收入在安排相亲时至关重要。谷歌称其支付的平均年薪是其他印度技术服务类公司的三倍。这就意味视个人经验差别,年薪在 13,000 到 30,000 美元之间不等。据业内观察家说,一个有五年工作经验的谷歌员工年薪为 40,000 美元,而那些开发出专利的则能挣到 100,000 美元─外加股票期权、上下班出租车费报销以及包括员工父母在内的健康保险。人力资源主管曼诺伊•瓦吉斯(Manoj Varghese)说,这么做的结果是公司每月能收到“成千上万”的职位应聘信。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名职员辞职去了别的公司。这在一个每季度技术人员离职率平均为 12% 到 20% 的市场中是很不寻常的。拉姆是这么形容的:“我们得到了这个市场产生出的人才的精华。”
那么,这一点真的使班加罗尔成为一个创新的温床吗?仔细想想吧:在美国网络盛世期间推动创新的一部分因素是硅谷各公司职员的多元化,汇集了不同背景和国籍的英才,从而形成了企业家网络。印度裔和华裔人士在网络繁荣时期在硅谷创立了 2,700 家公司。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都出生在外国,许多业界名人亦是如此:雅虎的联合创立人杨致远(Jerry Yang)是台湾人;谷歌的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来自莫斯科;创立了 Hotmail 的沙比尔•巴迪亚(Sabeer Bhatia)曾是个印度军官。
另一个推动创新的因素是硅谷类似校园的环境。办公室里的那些软椅、弹性上班制的时间安排以及在办公室饲养宠物并不仅仅是为职员提供福利,已经上升为一种理论。有一种说法称,如果给予职员自由、资源和组织性激励的话,聪明人会创造出新事物。“任何能增加员工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的东西都会提高创造力。”纳伦德兰说道。“这些游戏和沙发椅很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公司并不希望员工在这儿做任何工作,而有些具有逆反心理的软件工程师就会做相反的事─不停地工作。”拉姆为这一点提供了证明:他一般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当他在凌晨四点到达芒廷维尤的办公室打算与同事进行交流时,“人们才刚开始下班。办公室是 24 小时连轴转的。”
管理理论还认为,多样化的群体比单一性的群体更具创造力,因为他们会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思考一下,谷歌在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在海得拉巴的一个更大的机构以及在德里和孟买的两处规模较小的办公室在做些什么,它在这些地方雇佣了逾 1,100 名印度员工,几乎是其全球雇员总数的 10%。在这些办公室里,也许没有中国或俄罗斯人,但它们仍具备了广泛的多样性。这些谷歌员工的背景不光是印度人那么简单。他们分别是锡克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佛教徒、基督教徒和耆那教徒。作为印度的人才精英,他们能讲英语,但同时还能讲印地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和印度 22 种官方语言中的另外几种。“在美国,因为你住在一个壁垒分明的社会,因此你需要通过一些鲜明的事情来培育多样性。”拉姆说道。“在印度,我们不用这么做。”
因此,如果这种管理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它意味谷歌在印度的研发中心具有比中国、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其他研究中心更大的创新潜力,因为那些国家的人口构成较为同质。到目前为止,这一理论已经被谷歌财经网(Google Finance)所印证,这是谷歌第一个产生于国外研发中心的创新。它一开始是一个 20% 项目(谷歌公司给每位员工 20% 的自由支配时间─译注),是让职员花部分工作时间开展私人项目、在全公司范围内挖掘创新潜力的尝试。Gmail 就是在芒廷维尤办公室里进行的一项此类计划的产物。
据纳伦德兰回忆,到班加罗尔工作不久后的一天,他跟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同窗、谷歌新闻网(Google News,另外一个 20% 项目)的创始人克里斯纳•巴拉特(Krishna Bharat)进行了一次交谈。巴拉特也回到了印度,在班加罗尔工作。“在 2000 年后的那段时间里,我在股市损失惨重,我想做点事来帮助其他人在投资股票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纳伦德兰说道。“克里斯纳一直致力于了解公司的信息和业绩,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把这些内容、新闻和股市数据结合起来,那将是无价之宝。”谷歌财经网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对它还要做很多努力,才能赶上先行者雅虎财经网(Yahoo Finance,comScore Media Metrix 公司基本上把谷歌财经网排在了其关注的 20 家金融和商业新闻站点的末尾)。不过,谷歌财经网将相关新闻与股票走势图的点位钉在一起。而雅虎财经网则没有这个功能。
除了挖掘印度的人才库来开发下一个 Gmail 之外,谷歌在印度还有另外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将这里作为美国和英国市场的谷歌关键词广告(AdWords)服务的客户支持中心:那些在谷歌搜索页面上按点击次数付费的链接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谷歌在海得拉巴办公室的大部分年轻员工来自文科学院而非技术学院,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广告链接上线之前进行审查,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电子邮件客户服务。不过,谷歌的高管们急于表示,这些谷歌职员不仅仅是后台人员。“这些工作很复杂,而且变化很快,因此我们需要真正机灵的人。”谷歌印度市场的在线销售和运营总监罗伊•吉尔伯特(Roy Gilbert)辩解道。他表示,谷歌员工可以在系统内自由换岗。很多人都这么做,包括吉尔伯特自己。他曾经在芒廷维尤办公室管理 Gmail。
谷歌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将印度作为一个市场。虽然这个国家去年的在线广告市场规模仅有 5,300 万美元,与美国的 168 亿美元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据实力传播公司(ZenithOptimedia)预测,到 2009 年这个市场会增长至 5.63 亿美元。“这里的增长之快,我们很少见到过。”谢里什•拉奥(Shilesh Rao)说道。这个戴时髦眼镜的谷歌职员生于加拿大,在美国长大,籍贯则是班加罗尔,他本人在六个月前移居德里,担任谷歌广告和政府关系部门的主管。
开发服务于新兴市场的产品,也同样重要。谷歌瞄上了世界上 55 亿还未上网的人。在印度,拥有手机的人数比上网人数多八倍,尽管那个市场还可细分成打电话、发短信以及让对方电话铃响一次就挂断的用户。 铃响即挂的用户也能向对方传递已经抵达会面地点或者某项服务已经完成的讯息,而不用说话─这样也就不会产生费用。 这使得发展网络应用软件不仅复杂,而且对谷歌的未来意义重大,尤其是相当部分的人口从来都没买过一台个人电脑。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将会有所不同。“如果你考虑这 55 亿人口中其余的那些人,”拉奥说道,“他们感兴趣的是关乎生计的服务,这是能带来收入的。”
在发达的市场中,互联网很多时候用来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比如汽车行驶导航和查询电影上映时间等。在印度,这类信息甚至压根儿就不存在。谷歌目前提供五种印度语言的搜索功能,并在努力增加到十种,但那些语言的在线内容十分有限。谷歌地图(Google Maps)只覆盖印度的 57 个城市。虽然有从太空拍摄的图片,但派人去找出一个湖或一条街的名称─然后弄清它的写法─需要时间。谷歌的印度员工了解这些情况,他们每天都在和不同收入层次的人打交道。“他们来自这个文化背景,他们见过这个世界上不使用互联网的群体。”拉姆说道。“这让他们处于独特的位置上,可以跨越这两个世界,从而能创造出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
多元化和硅谷式的自由在这里融汇到一起。“在这里,创业精神、敢于冒险和积极进取是人的本能。”拉奥说道。“但现在还没有一种能让这些特质得以扎根的文化。如果你营造出一个鼓励的环境,那么这种文化就会出现。”
经历了印度人才争夺战的资深人士说。他们一直在仿效硅谷。“印度技术公司的最佳经营方式一直深受硅谷文化的影响。” 拉格胡纳坦(K.S. Raghunathan)说道。他是加州圣克拉拉市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 InSilica 的印度设计中心主管。该公司成立于 2003 年,一年后谷歌来到了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在班加罗尔的园区也折射出加州理念:它拥有包括仿卢浮宫金字塔在内的 43 座艺术化的建筑、一个高尔夫轻击区、种植番石榴和无花果的果园、一个供应 14 种不同菜系的美食城、一家购物中心和一个室外游泳池。“在谷歌还没创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这种随意的风格,”联合董事长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说道,“我们允许职员在周五穿休闲装。我们互相直呼其名。这种文化已经持续了 25 年。”
不过,信息系统技术公司的职员周一到周四都得穿正装,不像谷歌的大多数员工那样一直都穿牛仔裤和休闲衬衫。员工在下午 5 点一刻之前不能游泳,办公室里也没那么多带靠垫的软椅。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戈帕拉里什南(Kris Gopalakrishnan)表示,其中部分原因是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客户在访问园区时希望看到一定程度的正式化。此外,当你要管理 80,000 名员工时,靠自由散漫是行不通的。
在谷歌,任何形式的管辖都被规避。根据瓦吉斯的说法,谷歌雇用的职员都是不受约束、愿意冒险、具有创业精神的人。“在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你只是 80,000 名职员中的一个。”他说道。“而在这里,我们钻研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的创意。”
来自孟买、23 岁的祖宾•纳拉瓦拉(Zubin Nalawalla)正是这样一位年轻创业家,长得颇有明星相。他早先经营过自己的旅行社,之后在 2007 年 2 月份加入了谷歌在海德拉巴的办事处。他说,自己的公司运转顺利,不过随后他看到了谷歌网站上“我们正在招贤纳士”的链接,决定点击看上一眼。现在,他的工作除了回复谷歌关键词广告的英国客户的咨询邮件,还管理谷歌的员工探险俱乐部,组织大家进行周末短途旅行。“那些旅行的确有助于让大家互相了解。”他说道。他还喜欢使用谷歌免费的健身房,参与下班后的各种体育活动。“身边吃的东西太多了,我得锻炼身体来好好消化。”
35 岁的妮可莱特•莎尔玛(Nicolette Sharma)是海德拉巴办事处的在线服务经理,她也认同谷歌给予职员的自由度比其他公司都多。“别的公司的职员不明白自己的工作,也不知道他们的公司在做什么。”她说。“而我们总是会被告知为什么要做手头的工作,为什么你负责的这部分工作很重要。”不过,有时候谷歌的职员看起来就跟喝了果乐(Kool-Aid)一样有些狂热。27 岁的卡尔帕纳•贝拉(Kalpana Behra)持这种观点,他在海德拉巴负责培训团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正在改变世界。”
在印度,移植硅谷文化带来的结果正逐渐显现。在班加罗尔一个高端市场的邻近社区里居住一些高科技专业人士,市场里有家软靠垫椅专卖店─万一有哪个职员在办公室没能享受够的话,可以到里面逛逛。在班加罗尔市中心的中央百货公司(Central),等候电梯的顾客正坐在─还有别的吗?─靠垫椅上。
不过,还有其他更严重的后果。对人才的竞争引起了薪酬和补贴的猛涨,令人回想起某个时期。高科技公司表示,它们不得不每年将工资上涨 18%,而这仅仅是为了跟上业界的步调。在印度,职员们的自信日渐增强,这点与美国当年的科技泡沫也很像。“在这里,人们找工作的态度就跟 1999 年时硅谷的情形一样。”拉奥说道。职员们开始反过来问公司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这个期待创造自主创新技术的国家,这不一定是件坏事。成本也许在增加,但这也可能意味创新将要插翅腾飞。
“我们对这里的事业雄心勃勃”,拉奥说道,“我们在谷歌要创造的东西就是让印度展现出其最优秀的一面。”如果他是对的,那么谷歌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利用印度的这种转型。
译者: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