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科技 >> 正文

硅谷景象

http://www.newdu.com 2010/3/16 财富 JEFFREY … 参加讨论

    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如果网络公司的倒闭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的话,那就是情况可能变得很糟糕。例如,2001 年,当破产的客户在拍卖行出售包括 Sun 服务器在内的资产时,Sun 公司(Sun Microsystems)陷入了困境。当幸存下来的公司决定最好购买二手设备时,Sun 公司的客户又流失了一大批。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再次上演。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华尔街目前的困境时,销售额达 130 亿美元的磁盘驱动器和服务器生产商希捷公司(Seagate)的 CEO 比尔·沃特金斯(Bill Watkins)语带双关地反问道:“你能让他们也别做空我的股票吗?”但是,从更深层次来考虑,他显然担心出现灰色市场。“我们的企业业务中有 15% 到 20% 是销往华尔街的,”他说。“我们担心的问题是,大家是否准备开始出售他们的资产。好消息是,还有大量交易产生。所有这些数据必须存储起来,而且还要备份、保存。”

    向食物链的下游探寻,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新兴的公司或者那些使用尚处於试验阶段的技术的公司很可能会被视为无足轻重。资历更久但投资不足的私营公司也有可能陷入真正的麻烦。首次公募的窗口已经关闭了一段时间,而且华尔街的动荡意味它在近期内还不会开放。由於公共市场“出口”极度缺乏,导致那些处於发展末期的风险资本公司真正陷入了绝境,而且老牌的私营公司背负了巨额债务。(如果你开办的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服务器中心,那就请上帝保佑你吧。)“处在发展末期、支出率极高,而产品又主要销往美国市场的公司所面临的局面最糟糕。”旧金山 Crosslink Capital 公司总合伙人彼得·里普(Peter Rip)说。“那的确是情况非常糟糕的领域,而且对这些公司来说,贷款成本相当高。”Crosslink Capital 管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和一家对冲基金。处在发展初期的风险资本公司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但鉴於末期的资金已经枯竭,因此它们不得不更长时间地依赖手中的投资,并且从中压榨出更多利润。同样,由於天使投资人发现自己的财富开始缩水,因此他们不可能再为众多的新兴公司投资。简而言之,所有人都会变得更保守。

    最近,替代能源一直是沙山路(硅谷风投公司集中之地─译注)上最热门的行业。由於这些公司要求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象环保技术的泡沫正在破裂。但是,外部因素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清洁技术不仅值得拥有,而且还是必需做的工作。”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会长马克·希森(Mark Heesen)说。“政府要求推广它。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构建更美好的世界。”

    而且,就目前来看,投资人也持同样的态度。就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倒闭的时候,太阳能公司 SolarReserve 宣布,公司已从花旗集团(Citigroup)、瑞信(Credit Suisse)等公司筹集到了 1.4 亿美元资金。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它们都是大型绿色投资者─向银行控股公司的转变显然不会改变它们的环境战略。“就我们的再生能源投资业务而言,不会有任何变化。”高盛公司发言人迈克尔 ·杜瓦里(Michael DuVally)说。

    不过,据新能源金融公司(New Energy Finance)研究北美市场的负责人伊桑·津德勒(Ethan Zindler)介绍,依赖银行融资的公司将感受到痛苦。“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大型太阳能和风能交易出现了部分撤资情况,”他说。“拥有稳定资产负债表的大型开发商不会受到影响,但小型公司可能会陷入麻烦。”

    这种情况在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如果微软公司的 400 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说明了某些问题的话,那就是该公司找不出更好的投资场所。如果这种情绪蔓延至微软的同行,那么收购行动肯定会放慢步伐。对於数目庞大、以功能为导向的网络新兴公司来说,这肯定是个严峻的消息,因为它们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微软、谷歌和雅虎(Yahoo)来收购自己。如果这些网络巨头停止收购,许多 Web 2.0 成果便会夭折。

    但是,既然消亡和失败是硅谷灵魂的一部分,那么乐观主义也不例外。彼得· 蒂尔认为,人们对这场危机的反应过於激烈了。“我坚持认为,在未来几个月里,股市尤其是金融股会上扬,”他说。“目前人们对美国的态度过於悲观了。”

    他对硅谷的态度更乐观。“我们现在的杠杆金融泡沫和上世纪 20 年代的泡沫非常相似,而且有人认为,我们正在向类似於上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迈进,”他说。“在 30 年代,哪里是最好的去处?很可能是洛杉矶。那里是新媒体和技术的中枢,那里有无线电和飞机。硅谷就是上世纪 30 年代的洛杉矶。”

    但是,如果资金枯竭,作为硅谷生命力的创业家还会来吗?蒂尔说,“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将看到大批人才涌向真正的工程领域,而不是金融工程领域。”

    译者:钱志清

上一页  [1] [2]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