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际社会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措施与启示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可能持续二十一世纪100年。目前仅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初时期,今后20年是关键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基础设施有可能在今后20年这一关键时期大规模施工。为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响应,抢占先机。
4.1 欧盟要主导低碳经济的国际规则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英国和德国等欧盟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一方面既是高碳经济的开拓者,另一方面也是低碳经济的旗手,是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客观地说,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也是欧洲老牌工业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新战略。欧盟从理念、政策、企业经营和消费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低碳经济的一系列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活动为自己创造新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些欧洲老牌工业国家通过积极主导全球范围的防治地球变化的气候外交活动,抢先成为低碳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税制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欧洲老牌工业国家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也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德国政府前不久建立了能源—气候变化基金,从2013年起,每年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3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这对于德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具有实质性作用。德国政府估计,到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增加40万就业岗位,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将达到50万人。
4.2 美国要为世界制定总体规划 美国除了在新技术研发方面领先世界之外,而且有一批学者、企业家和战略家积极制订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总体规划。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正率领由众多高水平专家组成的全球政策制订小组,正在谋划一个五大支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蓝图。同时,美国政府参与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初,美国总统在第二任期施政纲领中再次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每年要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和环保技术投资150亿美元。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近期正在筹划创建覆盖全美的超级“WIFI网络”让用户随时随地免费接入英特网,预计这项计划实施后将激活总产值1780亿美元的无线网络通信产业,大大降低教育和商业管理成本,催生基于网络的新事物,如无人驾驶汽车等。
初步研究美国绿色新政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寻求眼前经济复活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结合起来,重视技术和产业创新。2012年美国出资建立了由15家制造业创新机构组成的全美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主攻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制造技术。二是推进“再工业化”。美国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个循环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型经济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体现了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是推进重设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工业化。三是配套推进新技术法规。例如,美国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特别重视根据地方页岩特征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防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4.3 日本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日本把向低碳经济转型作为国家战略和投资的核心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在低碳技术领域领先世界,太阳光发电世界第一,节能世界第一,要以世界上最快的普及速度广泛应用环保车,要建立世界上最先进的低碳型物流体系,要成为引领世界低碳经济再循环新潮流的资源大国。为此日本选定了24项国家级战略工程,并正抓紧建立支持低碳经济战略工程的投资机制以及财税政策,大力构建最先进的低碳社会。
4.4 国际社会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启示 积极响应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许多重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发达国家动手早、基础好、起步快,已经占据了一些重要的制高点,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欧、美、日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他们都聚焦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共性技术,高度重视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和各种资源的整合,都把新的基础设施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系统。但是他们产业化的思路各有不同。欧盟着力于构建分散式合作的新的产业组织,英国特别重视曼彻斯特微型实验室的建设,美国试图在集中式和分散式产业组织之间找到平衡,日本比较注重社会意识和运作模式创新。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成为先进智能工具,信息资源成为主要战略资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类与机器人融合带来新的智能工具,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电网,生物工程使人类不再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限制。3D打印机作为数据制造系统的重要工具,无须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省去了产品组装过程,能够实现设计、工程、市场、质量等部门实时协作,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加快了市场响应。在看到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将带来诸如科技伦理、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环境污染、垃圾信息等,需要趋利避害,使新技术、新产业更好地造福人类。
5 中国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 5.1 战略思路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认识论、方法论和发展思想的伟大变革,体现了“唯实”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我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影响处于初步了解和感知阶段,缺乏系统研究和中长期战略筹划,生物产业、智能制造业、新能源开发、智能网络处于发展的起步期,面临着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难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大战略、大政策和大措施。
把坚持绿色经济发展方向作为国策。绿色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向,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这个根本问题。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社会,应该成为全民的基本意识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建立绿色经济融资机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首先在国内市场广泛应用,大力促进传统发展模式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依托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低碳经济游戏规则的制订,坚持共同带有区别责任原则,坚持要求平等参与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创新,共享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
坚持综合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将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阶段,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各地资源条件差异很大,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很多,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够完全沿着传统的现代化道路按部就班,中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技术改革、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传统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尽可能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最新成果,加强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走一条新的综合型工业化道路。这条道路既通往大众市场,也通往小众市场;既是传统工业文明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经济社会的部分改造和转向,也是知识和制度创新,着力寻求更加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发展伦理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选择。
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战略。一是统筹“三规合一”,综合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促进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接轨,优先推广产品制造数据化,发展新型家庭手工业,形成有特色产业基础的城镇化。二是综合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和当地传统文化精华,形成有优质文化特色的城镇化。三是合理安排新型产业布局和传统手工艺制造,形成有多元品味的城镇化。四是配套构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产业组织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工作生活便利的城镇化。五是充分重视内在市场需要和外向市场需求之间的互动,形成有市场前景的城镇化。六是统筹安排新型产业与新型商业模式协同发展,增强新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创新型的城镇。
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一是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革命性、系统性和国际性,进一步反映科技革命性突破和产业发展及其社会变革的趋势,明确中国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战略定位。二是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大力提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推进改造型再创新;引进新产品,推进公益型再创新;引进人才,推进发明型再创新;深挖传统产业潜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精细化发展。三是加强社会系统以及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构建高新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加强“创新驱动”机制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五是加强协合创新、融合创新和汇集创新,集中力量开发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立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六是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构建既规范又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七是切实加强培育创新人才,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建立国家创新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在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发展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合作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绿色世界的建设者。一是积极参与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规则制定,遵循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发挥大国大市场的作用,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出应有贡献。二是加强与金砖国家经济金融贸易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共同发挥新兴经济体的整体作用。三是加强与周边东北亚区域和东南亚区域以及西亚区域合作,统筹考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统一市场。四是加强与非洲和拉丁美洲合作,建立和完善离岸区域合作新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合作,合作规划、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界。
5.2 对策建议 制定国家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国务院2013年1月16日讨论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需要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和合成生物产业等相衔接。目前行业制订的十二五规划,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尚缺少比较有长远眼光的前瞻性和基础设施战略路线图。因此,有必要统筹抓紧制订国家应对战略和方案,遵循新型技术研发周期和产业化周期,进一步明确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期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路线图和战略布局及其相关支持政策。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主体和产业化主体。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加强战略设计,深化信息、生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点技术研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特别要支持大数据产业联盟这类新型组织大力开发合作型工业模式,加快创建微型制造实验室,大力推进3D打印技术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在重塑重型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家庭制造业,加快培育新型产业生态,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和控制权。同时精心制定新型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避免类似光伏产业现状无序竞争。
积极参与区域性和全球性基础网络建设。发挥大国大市场独特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在国际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不仅要跟随发展,而且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格局变革的契机,有节奏地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争取参与重点产业重要环节的技术变革并有所建树。
加快建立新型战略产业分类体系和技术标准。制定行业准入和规范、服务质量监管和评价、市场培育和引导、国际合作相关政策,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利避害创造法律条件,发挥知识产权和标准的保障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符合产业成长规律的体制和机制,比如引入绿色税制,引导资金投入,防治污染。
加大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普知识教育。及时加强世界科技发展革命性突破所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普及和教育,有助于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妥当应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可能出现的变化,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5.3 国家开发银行措施 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服务国家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开发银行制定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以及《十二五国家开发银行生物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等。在全球经济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先行先导作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开行有必要进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开发性金融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融资规划和信贷政策,促进高新技术的渗透、新设备的应用、新业态的成长。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量资金,仅生物产业“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需要资金5.3万亿,其中信贷资金超过1.5万亿以上,发挥开行中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高效融资支持,意义重大。二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性融资体系和配套投入机制,大力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政府部门重要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推进项目落实。三是继续跟踪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不仅从技术产业层面研究对策,而且以更前瞻性、战略性和国际性思维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出现的对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整体把握趋势和特点,更好地抓住机遇,制定相应对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