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逼医生下跪”背后的医闹逻辑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半月谈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医调委:化解医疗纠纷新探索
    近年来,医患矛盾纠纷大量出现,严重影响社会和谐。2009年1月,天津市在全国率先以省级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成立了第三方调解组织“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5年来,天津市医调委共受理调解医疗纠纷2304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7.5%,协议履行率达100%,得到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务人员的认可。
    独立地位消除暗箱操作,责任保险实现风险分担
    《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要求索赔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都要到医调委或法院解决,并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不得违反政府令干预医疗纠纷的处理,实现“行政不得干预、医院严禁私了”的双控双保险。同时,对违反规定“私了”的医疗机构,设定党政领导免职、机构降低等级、考核一票否决的三条高压线。
    “到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纠纷,患者会觉得这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形式上难显公平。到法院去解决,成本又太高。这种情形下,医调委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天津市医调委主任欧阳澍说,医调委的调解员们隶属于司法局管理,对于患者和医院来说是纯粹的“第三方”。同时,医调委免费为医患双方调解,办公经费完全由市财政支出,能避免患者担心的暗箱操作。
    此外,天津市还通过引入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医疗风险共担。2009年以来,天津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承保公司按照“保本微利、共同分担”原则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理赔业务,并承诺在调解或法院判决后10个工作日内将赔款划入患方账户,以确保理赔及时到位,提高调解协议书的执行率。
    目前,天津市有43家三级医院和38家二级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参保医院范围不断扩大,保险理赔及时到位。5年来,协议赔偿执行率一直保持在100%,未发生一起因保险理赔引发的次生医患矛盾。
    天津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杜军告诉半月谈记者,除了政府购买服务、引入责任保险理赔机制之外,在未来可能还会引入社会组织资金。“我们这种完全由政府购买医调委服务、保险与医院共担风险的模式,在其他面积较大、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可能难以复制。引入社会组织比如慈善基金会来承担部分费用,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医调委2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全部具有临床医学、药学或法学等专业资质。另外,医调委还专门聘请了239名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司法鉴定人、律师和保险人员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医疗纠纷调解必须通过有多年医疗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最好是一线大夫。”杜军说,如果没有临床医学知识,调解员很难通过患者的表述立即把握到事件的关键核心,这样一来,调解工作也就无从做起。
    医疗纠纷怎么调?“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赔偿。这是我们调解员的三步调解程序,也是我们的工作原则。”调解员李俊告诉记者,调解不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往往医患双方都不服,依法依据、合理合情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功的关键。
    李俊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患者尹某在某三甲医院就诊,术后死亡,家属向院方索赔10.5万元。经过调查核实,咨询专家依据诊疗规范认定医方应承担30%责任,依法测算需要赔偿20.5万元。随后与医方多次沟通,医方对调解结果表示认可,并签署协议,使实际赔偿高于索赔额。
    “调解工作并不是把患方的要求往少了调,而是依法依据,该多少就多少。”天津医调委业务指导部主任孙学歧表示,在医疗纠纷调解中,责任认定和赔偿数额往往是医患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是调解工作的难点,尤其是“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后,医疗损害侵权纠纷案件增多,患者及患方家属索赔额攀升。为此,医调委建章立制,始终坚持依法调解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防线作用。
    “医调委的工作不仅搭建了医患双方沟通协调平台,还帮助医疗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从源头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天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王贺胜说,每个月天津卫生系统都要举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会,对赔付超过万元的病例逐一分析是否存在医疗缺陷。同时,奖优罚劣,将医疗纠纷处置情况与医疗机构管理、医院等级评审挂钩。
    法律保障亟待解决,化解医疗纠纷仍需多方探索
    “调解制度不是万能的,我们仍然有百分之十几的案子没有调解成功。”欧阳澍对记者说,虽然大部分患者及家属都能理性解决问题,但仍有少数人会选择极端行为——也就是所谓“医闹”。
    《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实施后,卫生局、司法局、公安局、保监局、医调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制度并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在“医闹”等恶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会赶到现场办公,及时引导医疗纠纷进入调解程序。然而,目前在一些具体法律条文支持上仍存在不少空白点。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医疗行为规范标准、医疗损害的赔偿标准,破坏正常医疗秩序和干扰医疗行为的具体处罚,以及保障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教学工作开展的一系列规定都不够明确,由此导致鉴定和赔偿结果不一致,影响患方依法维权的选择。”王贺胜说。
    此外,王贺胜认为,目前我国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还不健全,人民群众投保医疗意外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意识还不够到位。这些都客观上加重了医疗纠纷化解的难度。“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重大疾病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民政救助、慈善救济等。”
    对于医调委当前的工作情况,欧阳澍表示,他们面临人员短缺、超负荷运转的问题。“每位调解员手里现在都积压着二三十件纠纷案件。由于待遇问题,新调解员补充不上,有些优秀的调解员还被挖走,医调委的人才队伍亟须补充壮大。”(记者 刘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逼医生下跪”背后的医闹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