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马玲
4月23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北京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全球经济处于近年来的高点,全球贸易增速企稳;从内部环境来看,信用扩张放缓,国债利率显示趋势下行拐点,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结售汇出现小规模逆差,外汇储备基本稳定,财政收支出现反弹。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内需放缓和外需接棒”的特征,未来内需和外需的增长势头都可能面临趋缓的局面。具体来看,房地产虽然库存水平较低,但在周期性放缓和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双重影响下,房地产销售增速持续走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趋势将持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和资管新规对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带来了一定压力,接下来的基建投资增长难有起色。
此外,制造业投资持续多年的下降局面在2017年有明显放缓,但在中国经济整体处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大幅反弹的概率较小。全球经济较好的景气程度尽管可能已经处于高点,未来面临回调,但至少未来1至2个季度外部经济仍能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出口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形势,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表示,接下来的1至2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或将保持稳中趋弱的运行轨迹,GDP增速保持在6.5%应该问题不大,但需要关注三方面风险。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是个长期过程。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中美贸易或者中美其他方面争端的波浪式运行轨迹。
二是全球资本市场再次大幅波动。美国股市经历了长期的高估值、低波幅之后,2018年一季度全球的大幅调整可能是个开端,影响将波及全球资本市场。低利率和尚好的企业盈利预期是支撑美国股市的两大关键因素,但这两个支柱都在弱化。一旦美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对全球资本市场将带来显著影响。
三是内需下滑。当前长期利率持续上行、M2和社会融资增速放缓说明国内的信用条件处于收紧状态。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要求以及资管行业新规会进一步制约信用扩张。这种信用环境制约了需求增速。如果需求增速本身就处于放缓趋势当中,这种环境则加剧了需求增速的放缓。
应对上述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报告》建议,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不宜再紧。当前CPI处于合理水平,PPI仍在下行通道当中,杠杆率水平趋稳,企业偿债能力改善,这种局面下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报告》还表示,财政政策是稳定总需求的重要工具,要发挥好财政政策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报告》还重点讨论了基础设施投资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内容也随之调整。当前基建投资的主体内容并非“铁公基”,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设施业在各种类型基建项目中增长最快,已经接近基建总体规模的半壁江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