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术创新现状及趋势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自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以机器生产、蒸汽机、铁路、电力、汽车、信息技术等为标志的一系列技术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未来5~10年,全球技术创新将日趋活跃,各国的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人才、技术标准、平台以及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全球正处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阶段,技术创新渐趋活跃,面临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根据全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每五六十年为一周期的规律,过去二百多年,全球经历了机器工业、蒸汽机、电气及重型机械、内燃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等5次技术革命。目前,仍处于以信息及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入到广泛和深度应用阶段,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同时,也正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
——全球技术创新渐趋活跃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技术创新活动在经历短期低潮后迅速恢复。如全球企业研发投入和国际专利授权增长率于2009年跌入谷底,但2010年就出现反弹,增长率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点。
从具体行业看,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已分别成为全球专利申请增幅最快和申请最多的领域。2012年美国学者在《华尔街日报》提出,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革命三大变革将改变本世纪。页岩气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生物、材料等领域也在酝酿不少有重要潜力的新技术。3D打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技术成为研发热点。
——技术创新蕴含了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据预测,大数据每年可为美国的医疗服务业节省3000亿美元,为欧洲公共部门管理节省2500亿欧元。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将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也将达到50%。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近2万亿美元。未来10至15年全球纳米相关产品市场将超过1.3万亿美元。
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新经济模式的形成尚有一个过程,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有限。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何时发生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间,全球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革命时代;也有人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是新生物革命。
创新的竞赛是机遇的竞赛。面对全球技术创新蕴含的重大机遇,我国应做好准备和孵化工作,努力争取发展先机。
国际技术竞争空前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创新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在新一轮发展面前,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新兴国家为后来居上,都纷纷把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可以预见,未来各国的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人才、技术标准、平台以及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在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投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创新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美国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投入是世界第二的中国的两倍。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9.6%、欧洲占24.6%、日本占11.2%,三者合计接近全球的2/3。根据美国巴特尔公司与《研发杂志》的调查,发达国家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全部位居第一位,其中,美国8项第一,德国2项第一。
从基础研究看,在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中,30所来自美国,11所来自欧洲,4所来自亚洲,3所来自加拿大,这反映了当前的科技趋势和地区科技力量。
有的研究指出,对美国创新潜力的评估,由于统计学和统计体系缺少相应的衡量指标,其潜力或能力并未得到足够反映。美国独特的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决定了其仍将维持世界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地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技术赶超的艰巨性。
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引发生产方式变化,但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变国际分工格局
——数字化制造将使一些行业个性化、分散化生产增加
在大规模生产中,改变产品结构和外形往往成本很高,只有大批量生产相同的产品,才能压低成本、提高收益。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使生产流程变短、特殊劳动技能要求降低、个性化生产成本下降、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更加容易,加上信息网络的覆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可以激发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为更快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消费者所在地进行制造,个性化、分散化生产的情况会增加,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生产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产业分工体系可能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延续产业链分工,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资料领域;二是靠近市场需求就地生产,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生活资料领域。后一种趋势将使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对地区产业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就外商直接投资而言,一方面,外资企业将更加看重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加大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等机构的力度;另一方面,部分外资企业考虑贴近消费者、规避市场风险、享受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政策以及我国成本上升等因素,会将已在我国的部分外资回流到发达国家。同时,国内企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多地在国外投资设立生产企业。数字化制造使直接从事制造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在产业竞争中的地位下降,加快削弱我国的比较优势。此外,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这些非物质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的短板。
——未来五年大规模生产、集中生产仍将占主导地位,国际分工格局不大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改变
针对当前出现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现象,一些人主要归因于数字化制造。我们感到,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要素成本上升、发达国家要素成本降低、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保护、高端人才需求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数字化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
未来一段时间,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等新兴技术面临成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市场应用等制约,还难以在短期内产生革命性影响,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上,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具有比较优势,如果生产500个以内的产品,3D打印成本要低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但产品数量超过500个,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其成本低于3D打印出的产品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缩小地理空间,但“在线合作创新”无法完全代替面对面的技术交流,大量缄默性知识的学习和传导是信息技术无法解决的,集中生产、产业集群在降低生产成本、激发创新、集体效率等方面仍有优势。这也正是硅谷等创新集群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所在。根据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联合研究,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仍将位居全球第一,以集中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名普遍在提升。尽管这一结果存在争议,尤其是美国制造业复苏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间接反映了该机构关于未来五年大规模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判断。
Tags:全球技术创新现状及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