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综述(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论坛》2012年第2期 商晨阳 参加讨论

摘要:企业成长理论是当今管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国内外企业成长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按照这些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逻辑脉络,对国内外主要企业成长主要理论包括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成长、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企业成长、资源基础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成长,企业生命周期,综述
    一、引言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最基本的组织。成长是事物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成长的追求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就是企业对成长的追求。特别是在今天,企业面临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企业的持续成长问题更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研究者的时代背景不同,对企业成长研究的关心主题以及研究方法各异。早在18世纪,以Smith(1776)、Marshall(1890)和Charles Babbage (1860)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把企业的成长解释为社会分工和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在此基础上,Samuelson从宏观经济视角研究了企业成长问题,他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的过程。随后,Penrose(1959)的《企业成长理论》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成长理论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而Penrose建立的资源—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成为后世很多研究者所遵循的基本逻辑。Coase(1937)从交易成本概念出发,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机制。企业用一个长期契约替代市场上的一系列契约,企业家用契约的效力取代纯市场的价格机制的协调。Schumpeter(1912)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企业家的出现和其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泉。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创立了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按照时间顺序把企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的思想,从而开创了一种更具实践意义的企业成长研究方式。
    本文将按照这些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逻辑脉络,对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并对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二、企业成长理论的萌芽
    

    企业成长理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0年前的古典经济学。Adam Smith的《国富论》(1776)阐述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效应及其原因,并把企业的成长解释为社会分工和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分工在提高每个个体的生产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单位成本,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的程度正相关。同时,随着分工存在自我扩张倾向,即分工的参与者相比其他主体更加依赖其他分工者,因此会自动强化分工过程。John Stuart Mill(1865)作为Adam Smith思想的继承者,他的关注点除了Adam Smith 提出的分工和规模经济外,还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企业资本。他认为,劳动者的联合需要用足够的资本启动和维持,企业资本量的大小决定着企业规模和成长。他认为,正是由于资本对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使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已成为企业成长的常态。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1890)中引入了外部经济的概念,把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外部经济给企业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内部良好的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同时他指出,在内部经济中,企业家是影响企业成长的决定因素。
    三、宏观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长
    

    Samuelson等学者在前述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是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企业成长主动性因素影响较少,企业成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外生的。他们是从价格理论角度考虑企业行为。在他们的体系中,价格机制是解决现代经济中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的问题。因此,企业的成长完全是由市场结构等企业外部的因素造成的。他们通过构建市场均衡模型、资源配置、价格和福利最大化来理解市场。在这种视角下,传统微观经济学功能大大缩小,宏观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导致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这是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贡献。对于宏观经济理论来说,单个企业不过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取代的、无足轻重的组织。显然,这样的企业理论无法指导企业家的经营实践,也不能解释一个直观的现象,即如果企业的成长是由企业的外部市场因素所决定的,那么为什么在面临相同条件的情况下,企业的成长性依然存在差别?同时,尽管上述理论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但仅是概念化、笼统的讨论。并且他们还是把企业看作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因此,后来的学者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企业是“黑箱”。
    四、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企业成长
    

    Coase(1937)的《企业的性质》第一次打开这个“黑箱”。Coase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里,为了简化讨论,设定交易费用为零,信息可以无成本地获得,因此任何交易都可以在市场上达成,根本不需要一个企业来协调各要素之间的交易。Coase 在此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的边界?Coase提出企业出现的两个条件:一是交易费用必须大于零;二是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是不一致的。当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过高时,放到企业内部则有可能下降,因为企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所以市场上交易成本高的活动就内化到企业中。企业的边界在于,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因此,企业可以被视为一个契约机制,即企业用一个长期契约替代市场上的一系列契约。企业家用契约的效力取代纯市场的价格机制的协调。
    Williams(1975)发展了Coase的研究,从资本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方面定义了交易费用,还从企业核心技术角度提出了“企业有效边界”的概念。分工是连续生产的过程,在这个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如果通过市场交易关系相联系,就需要签订一系列合约。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经济主体会因为担心其交易对手的机会主义行为伤害自身利益,从而使很多交易行为不能发生。这就会导致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企业会通过前向或后向的一体化,把原来属于市场交易的某些阶段纳入企业内部,以解决上述问题,创造出价值。因此,这种情况下的企业成长就表现为纵向边界的扩张。Chandler进一步发展了Coase和Williams的理论。他认为,组织成长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并且论证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必然性。他认为,凡是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大批量分配相结合并在产品流程中可以协调的那些工业,必然会产生现代的企业。企业管理协调使用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垂直方向管理层的产生和水平方向不同职能部门的产生;企业规模扩大是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本规模扩大和企业内部层级关系增多为条件的。
    五、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成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它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是否存在某些内在的东西,既能激发企业成长,同时又限制企业成长的速度。该理论学派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所产生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尽管企业资源理论的繁荣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但是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Chamberlin (1933)和Robinson(1933)。Chamberlin就曾列举了几种重要的企业资源,如技术、品牌、专利、商标等。Penrose(1959)明确地将企业看成资源集合并在其影响深远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企业不仅是一个管理单元,它也还是生产资源的集合”。他的企业成长理论以单一企业为对象,探究了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和企业成长的机制,建立了“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即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所产生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显然,企业的成长并不是市场的均衡的力量等外在因素所决定,而主要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独特内部因素。Penrose认为,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边界。企业能力的关键是管理能力,同时管理能力也是限制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决定。现在,理论界通常把管理对企业成长的约束作用称为“Penrose效应”。企业内部物质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质量,依赖于人力资源知识拥有量。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会提高企业的资源积累率,资源及其服务的积累又为组织学习创造了一个基础。Penrose还把企业内部的未利用资源作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企业内部总是存在着未利用资源。
    六、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思想的最初表述源于斯坦梅茨(L.L.Steinmetz,1969)。他研究了大量的企业成长过程,发现企业成长过程可被划分为直接控制、指挥管理、间接控制及部门化组织等四个阶段。显然,在这样的阶段划分中,阶段间没有清晰的、容易直接观察的界限,也过于抽象,不能很好地揭示企业成长的微观过程。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创立了生命周期理论,开创了一种更具实践意义的企业成长研究方式。企业是不是像自然界的生物那样具有特定生命特征?企业是否存在某种从产生到死亡的周期性规律?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是肯定的,那么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特征呢?是什么因素和力量决定着企业形成、发展到衰亡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把企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不同阶段进行了定义和区分,很好地体现了企业成长这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然,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方式不同,如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丘吉尔和刘易斯的五阶段模型等。
    (一)爱迪思的十阶段模型
    

    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博士(Ichak Adizes)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形象地描述了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形态变化,依次将各个具体阶段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

Tags: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综述(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