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商业时代》2012年第2期 张胜荣 杨…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因,并指出进行知识共享对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难点和存在的几对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有效实现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知识共享。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共享,非正式群体
    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员工更具个性化与自主性。在知识型员工组织中,员工个体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特点表现得极为突出。这种个性化与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个体的需求、发展及其价值观与组织的需求、发展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协调方面。而且现代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知识员工,对知识、专业技术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明显地高于对企业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他们大部分强调个人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把组织发展、团队发展放在第二位。因此,知识密集型组织中非正式群体在知识、信息的共享中和一般企业不一样,有自己的独特的难点。
    员工掌握的知识更具价值性。每一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都有本身群体的特点和群体所掌握的知识。知识密集型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员工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拥有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们的立足之本,也是体现他们价值的最主要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对于本身和企业的价值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中的员工。正是由于他们所掌握知识所具有的高价值性使得要实现知识共享有更大的难度。特别是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有企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保护。
    员工之间信息交流的重点和内容具有独特性。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员工之间交流的重点和内容可能是与工作紧密相关的,也可能是群体之间大家热心关心的事情,而且关于工作信息方面的交流和其他方面的信息交流没有多大不同。但是,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知识对于企业及员工个人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信息是知识的载体,信息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密集型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员工之间信息交流的重点和内容是不一样的。
    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的动因及意义
    
(一)知识密集型组织中非正式群体 知识共享的动因
    1.心理学动因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学家指出告诉别人我们所知道的事情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与别人分享知识本身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拥有的知识具有特殊的特点,也许在他们(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员工)共享知识的动机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心理上说都有与别人共享知识,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关键在于是否有鼓励知识共享的氛围和对共享知识行为的肯定,能否通过知识共享使员工感到满足和愉悦感。
    2.经济学动因分析。从知识的特性和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知识是存在于大脑的主观认识,对知识的使用不仅不会导致知识的物质磨损,而且还可检验知识的可靠性,促进知识的使用者对现有知识进行修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知识每次的使用成本取决于该项知识的学习成本及实际使用次数。也就是说,由于增加知识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知识共享不受经济学传统的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相反其作用的发挥体现要素边际收益递增。但是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容易产生知识使用中的“搭便车”行为,一部分人可能会不付任何成本获得知识,影响知识输出者的积极性。要在知识密集型企业非正式群体中实现知识共享最基本的是要使员工知识共享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他们付出的代价。
    (二)知识密集型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的意义
    1.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对员工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由于本人在某个领域的特长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从而集聚各类信息和资源,有助于本人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提升;少走弯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从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工作。通过知识共享,公司中任何需要帮助的员工可以轻易的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资源;知识共享下,员工更易于创新。在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人们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知识共享能够实现知识的挖掘、知识的转移和知识的集成,能提高员工知识占有量,并为员工创新创造更合适的环境,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基础。
    2.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对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可以减少企业员工的重复劳动。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可以不必再犯。新进员工如果可以得到所在非正式群体的帮助,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将时间集中在更有价值的知识创新;这些过程在非正式群体中完成可以省去企业所有员工的重复劳动;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由于企业共有知识的存在,新进员工通过学习,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大大降低从生手到熟手的培养成本。通过知识共享,强化组织记忆,可以减少企业为同样的错误交学费的现象。而且如果这些活动在非正式群体中完成可以省去组织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最重要的是,如果能有效利用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和知识积累的作用,可以在企业形成共有知识,这些共有知识由于其独特性、独占性和难以模仿的特性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的难点
    

    (一)知识共享与保障员工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知识在群体内共享以后,将使个人丧失优势,丧失生存根基。因此知识员工有足够的动机去保守自己的知识而不共享,从而制造自己知识的相对稀缺性。特别是在非正式群体中进行知识共享,没有企业的管理制度等作为保障,员工承担贡献知识的风险,而得不到大于付出的收益,作为一个理性人来讲,员工是不会这么做的。
    (二)知识共享与管理道德的矛盾
    在管理的古典观看来,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满足相关利益群体的要求,遵守管理道德,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员工就是企业最主要的相关利益群体之一。那么如果企业无偿享受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而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符合管理道德呢?非正式群体之间较低知识的员工无偿享有知识较高员工的知识对于知识较高员工而言是否是公平的呢?谁又能保证在一企业非正式群体之中有没有别的企业或本企业正式组织的内奸呢?特别是在知识作为员工的主要竞争力和谋生手段的前提下。
    (三)知识共享对于组织存在的风险
    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知识的独特属性,使得组织内知识共享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妨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危及组织的安全,这就是知识共享风险。风险的种类很多,最大的莫过于关键员工叛逃的风险。知识共享的关键人员包括组织领导、知识主管、知识技术专家和关键知识员工。组织领导从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方面影响知识共享,知识技术专家从知识技术方面影响知识共享。组织内知识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关键知识员工是其中的少数,却拥有并使用着组织的大部分知识。关键知识员工由于个人在技术、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进行适当的知识共享,或者因调转岗位、跳槽等引起组织或非正式群体知识流失或核心知识泄密,从而导致知识共享风险。
    实现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对策建议
    

    (一)建立企业知识共享文化
    建立企业知识共享文化,实质上是塑造一个软环境,营造一个企业知识共享的氛围,以此来打破个体、团体及部门之间的知识垄断。知识共享需要宽松、自由、活泼的氛围。而企业文化会对组织成员产生价值导向和角色规范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建立在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这种认同最终通过心理契约的形式发挥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企业的一企业文化是强文化,那么它将可以影响到企业非正式群体的群体文化。同时,在建立企业文化时,要考虑非正式群体的群体文化,不仅要鼓励健康的群体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吸收其中精华的东西。
    (二)激励机制与奖励措施
    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可以实施以下措施:公众承认。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承认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员工也要采取办法使他们贡献的知识得到组织的承认。比如,可以建立“荣誉榜”或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公司的新闻稿中得到提名表扬,其荣誉也记入永久档案中;发展引导。企业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可以通过暗中考察,选择有代表性的非正式群体,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群体内的知识共享成为促进整个企业知识共享的催化剂;支持和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个人主页为员工提供了展示个性和自身价值的场所,并能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三)员工教育培训与开发
    企业应向员工表明共享知识是他们的利益所在,要让员工亲身体会到分享自己的知识能够为自己和企业带来回报。在这方面,教育、培训与员工开发是关键: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的特点,积极实行导师制辅导员工和成员互助;对于整个组织而言,还可以实行战略性工作轮换。战略性轮换有助于员工从多个角度理解企业的业务,使企业内的知识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付诸实践。因此,工作轮换也是知识传递和共享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设计以知识贡献为基础的测评 体系与晋升机制
    公司在录用员工时,要大力吸引善于创造、利用和分享知识的员工,然后根据其在知识领域的活动进行绩效评价和奖励。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企业不仅要评价他们的决策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评价他们赖以作出决策的知识。对企业知识库中的个人知识的使用情况要做出统计和评价。同时,在评价员工贡献的大小,更多地是由他为整个知识创新系统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向知识库贡献的知识被有效地利用的次数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他在企业中的职位等级决定的。还要适当加大员工对知识库的贡献在“员工年度评定”中的比重。在晋升上,企业的HRM部门可以制定和颁布一套双重的升迁标准,使组织成员明白:即使某一成员的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如果他没有为与知识共享有关的工作做出贡献的话,他很难获得升迁的机会。
    (五)建立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
    知识技术是指在知识管理中用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知识采集技术、知识表示技术、知识存储技术、知识传递技术、知识共享技术和知识安全技术,这些技术主要依赖于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IT技术。知识共享平台是利用各种知识技术建立的知识共享支撑环境,主要包括数据库、知识库、知识表示、知识推送、知识搜索、知识评价等功能。但是,当前知识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显性知识的表示、存储、评价、搜索等方面问题,对隐性知识的处理更显得力不从心。组织内知识共享平台的单一化和低效率将给知识共享带来风险。所以,在有条件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建立适用的知识共享技术平台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悖论及其克服[J].技术经济,2004(5)
    2.许青萍.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2)
    3.原欣伟,王建仁,薛宏全,伊景冰.组织内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科学,2009(8)
    4.原欣伟,伊景冰,邵江东.组织内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二元悖论、成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9(2)
    5.陶厚永,刘洪.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08(2)
    6.朱少英,齐二石.组织学习中群体间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2009(4)

Tags: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知识共享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