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1+N”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新一轮国企改革在不断推高的舆论声中逐步走向深化。这一轮国企改革啃的都是硬骨头,难度大、挑战多。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率先行动起来的地方和企业,大多选择了“守住底线、试点先行、平稳推进、释放活力”的改革路径。然而,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时间,“国企改革进程缓慢”“雷声大、雨点小”等论点甚嚣尘上。
2016年7月下旬,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深入各地调研,推介了12个“国企改革样本”的创新模式与改革经验,着力还原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真相和全貌。
十二样本的改革之所以能典型引路、释放改革利好,是因为这些地方和企业都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是因为这些样本基本都有着较好的改革传统,如广东一向开风气之先,国投一直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生命线;是因为这些样本均能做到系统谋划,规避了很多改革误区,做到了利益最大化,比如干部任免、信访等敏感问题,如何在执行中谋求共赢,是改革的一大挑战;是因为这些样本都能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结合,将产业布局与金融布局结合,将提质增效与创新创业结合,这些新思路新做法,展现了改革样本的时代智慧;是因为这些改革样本实现了以改革带发展、以发展促改革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大局发展趋缓的背景下,几乎所有样本的发展速度都有所提高,改革效果都较突出。
系统推进 快人一步 国企改革从来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所需支持多。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中央高度重视,组建了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各部委联合推进国企改革事宜。
从工作层面看,国企改革十二样本的改革路径和方案各具特色,有的差别还比较明显,但有一点无疑是共同的,即先行者们在全国的改革大局中快人一步,而且,快人一步的背后是党的领导给力、制度激励到位等诸多因素。
在地方层面,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十分重视本地的国企改革。山东省委省政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山东国企改革“走在前列”的基本定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市长,对国企改革等经济问题独具见解,曾一手打造了重庆的“八大投”现象。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黄奇帆再度披挂上阵,设计了重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基本蓝图,并强力进行推动,使得重庆国企改革方向明确、进展顺利。
数据显示,重庆、山东、上海等地国企上半年的各项关键数据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说,这与前述各地改革的进展较快有着密切关联。
相反,一旦主要领导不重视国企改革,或者对中央改革原则领悟不到位,则国企改革必然迟滞艰难,甚至会出现倒退。比如有的地方简单地将国企改革理解为“混改”,舍此之外无动作,为当地的国企改革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强化激励 凝聚合力 如何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也是企业和社会都关注的话题。对此,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唐登杰的观点是:“国企改革中,调动高管和员工的积极性很重要。这不单单是涨薪的问题,更应该有科学的机制。”
面对这一问题,国企改革样本的普遍认知是,必须明确市场化的改革导向,用机制的力量凝聚改革合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重庆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权限全面下放,实现职业经理人和银行、证券类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基本达到行业水平。
加强利益激励的同时,国投、江西国资委探索了将原属集团公司、国资委的权限下放至二级公司、省属企业的改革,有关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效果明显。国投电力是国投公司授权的试点企业,去年上半年,在煤价下降的背景下,该公司利润同比增长9%。
应该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类国企的市场化身份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活力将得到更好的激发。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