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5年到10年,将是中国手机企业在全球大放光彩的5年到10年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帮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助力中国品牌在世界立足 人物小传 雷军,1969年12月份出生于湖北仙桃,现任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2013年2月份,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作为中国互联网代表人物及全球年度电子商务创新领袖人物,雷军曾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十大财智领袖人物、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等多项国内外荣誉,并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从7年前北京保福寺桥银谷大厦到望京卷石大厦,再到现在的五彩城写字楼等多处办公楼,一路走来,无限感慨。”4月6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这样在微博上写道,那天,是小米创立7周年的日子。
作为中国第一代“程序猿”,雷军的名字曾经长期与金山软件联系在一起,但真正让他被戏称为“雷布斯”闻名遐迩的还是小米。7年里,这个从零起步的品牌扩张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其中的产品从单一的手机拓展到电视、路由器、空气净化器、智能手环……甚至皮肤衣、体脂秤和平衡车。也正是在这7年里,伴随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趋向饱和,以及包括华为、OPPO等“追赶者”的后来居上,小米手机也经历着从风生水起到屡受质疑的巨大波动。
“小米在2016年主动降速调整,目前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雷军给2017年小米定了一个“小目标”:整体收入破千亿元。
小米“一战成名”的撒手锏是性价比,但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现在雷军却更喜欢用“新国货”来定义自己的产品。“把产品真正做好,包括工匠精神,包括品质。这是小米倡导的。谁有本事把这个做好,谁就是新国货。”
小米在变。过去专注电商的小米开起了线下店,去年51家“小米之家”线下店每平方米的销售是26万元。它大张旗鼓地进入了印度市场,2017年在印度市场的手机销量有望超过1800万部。它甚至做出了自己的芯片,成为苹果、三星和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同时研发手机终端和核心芯片技术的科技企业。
在雷军看来,小米要变成什么样?“新国货”这条路又将怎么走下去?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