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保护“合奏曲” 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面临侵权困扰的不只是著作权。有关统计显示,去年专利、商标行政执法办案量分别达到4.9万件和3.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5%和3.4%;各级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3.65万件,同比增长24.8%;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万起,涉案总价值46.26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重点。”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说,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不过,与社会期待相比,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仍不太理想,知识产权保护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根据2016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司法保护力度均应当加强,希望调高专利侵权的法定赔偿额上下限。
“知识产权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国家法律规定出发,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属性和特点,寻求有区别的保护方式、保护政策和保护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认为,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是版权,版权保护的是作品独创性,因此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击盗版侵权,注重平衡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的利益。科技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是专利权,当务之急是注重权利要求的法律保护,特别要注重首创发明专利的高水平保护。对于营销领域的知识产权——商标权而言,重点则是规范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打击对名牌的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注册登记、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裁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个人诚信、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手段多样、渠道各异。我们很难用单一模式实现对所有知识产权类型的保护,也很难用单一手段实现对所有环节的保护。”在申长雨看来,这些客观现实注定了知识产权保护不会是一个“独角戏”,而是需要唱响“合奏曲”,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多策并举保护知识产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