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兼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良好的教育为他后来学业和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具有时代特征,不可能复制,但是基础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仍然有共同规律。从吕政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吕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供图
1945年7月我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城关镇的一个村庄。6岁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家长也没有教我认字,在与邻居小伙伴们的嬉玩中度过童年。1951年8月底,父亲要我去上学。金寨县城关镇小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我父亲高中同学,但当时父亲并没想到要向他们打个招呼,让我自己带着学杂费和书本费,跟随读四年级的堂兄去学校报名入学。
小学一到四年级没有课外作业,但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小测验。语文课本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典寓言,如《狼来了》《愚公移山》《东郭先生》《农夫和蛇》;另一类是革命故事,如《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黄继光》《罗盛教》等。通过这些课文,在学习字词的同时,学习了做人要诚实、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道理,并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小学的学习生活是轻松和愉快的。放学后经常在街边出租连环画的书摊看小人书,晚上到住家附近盲人开的书场听大鼓书。周末和假期跟母亲和祖母去菜地学种菜。因为父亲工作单位离家45公里,且不通汽车,不可能辅导我的学习。爷爷虽然读过私塾但没有上过新式学堂,只是偶尔抽查我的珠算和毛笔字。
1955年春天,金寨县城关镇因修建梅山水库成为淹没区,我们家从县城迁到吴家店乡。吴家店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金寨县的偏远乡村,距新县城75公里,距湖北省罗田县边界大概5公里路,乡政府所在地只有几十户人家。我从县城小学转到吴家店乡小学四年级插班。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还没有普及高小教育,读完初小后要经过全县统考,考试成绩达线者才能继续读高小。1955年7月,在吴家店及其周边五个乡四年级学生参加的统考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吴家店中心小学高小。
高小的语文和算术开始做课外作业,但是作业并不多,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一一批改。每天的课外时间主要是看小说。小学五、六年级期间,我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古典小说和多本民间故事选。
1957年7月我小学毕业,在校长的带领下,步行50公里山路参加小升初考试。当时还没有普及初中教育,1957年国家严格控制中学招生规模,增加了小升初的难度。吴家店小学有11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只我一人考取。1957年9月初我挑着简单的行李,翻山越岭步行30多公里到金寨县南溪中学读初中。
金寨县南溪中学是1956年新办的农村中学。1957年秋季开学典礼大会上,学校请当地老红军李开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代表全校少先队员向他敬献了红领巾。李开文曾是红四方面军炊事员,长征时三次过草地,1938—1949年担任毛主席的炊事员。1950年李开文回到家乡,以文化程度低为理由,主动辞去组织部门安排的副县长职务,自愿到一个乡村粮站看仓库。1956年12月,他作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到北京开会,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见他深冬季节还穿单鞋,就叫工作人员给他买来一双棉鞋,还询问了金寨县农民生活状况。初中入学第一天就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初中的课程显著增多,语文课分成汉语和文学两门课,数学分为代数和平面几何,还有物理、化学、地理、动物学、植物学、历史和时事政治课。中学的学习生活是紧张有序的。学生必须住校,早晨起床铃一响,全校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由体育老师指挥跑步和做早操。早饭前有30分钟的早自习。除了周六,每周要上六天晚自习,做各科作业,课任老师随堂解答问题。这一作息制度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课外活动安排勤工俭学劳动和体育活动。劳动课是以小组为单位种菜,收获的蔬菜交给学校食堂,用以抵扣部分伙食费。初中体育课按照苏联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评。初中毕业时必须通过少年各个科目的测评,包括短跑、跳高、跳远、引体向上和扔手榴弹。课外体育活动根据个人兴趣自愿选择项目。
1958年开始,学校在春秋两季放7—10天的农忙假,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睡在用稻草铺的地铺上。农活包括插秧、割麦子、收稻子、刨红薯、翻地、施肥、脚踏水车抗旱等等。放农忙假的做法持续到1961年春季。
1960年夏天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全校180名毕业生考取高中或中专的占30%。南溪中学在本校参加中考的毕业生中录取了40名学生,作为首届高中生,我被录取在本校读高中。
中学的时事政治与德育课紧密结合实际。每周班会由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既有表扬,也批评不良倾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二年,校园里从未出现过吵架、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现象。
高中学习不分文理科。高三下的三月底高中毕业考试结束后才分文理班复习。因为高中阶段不分文理,大家对各科的学习都很认真。虽然我的兴趣偏爱文科,但对理科的学习也从未放松。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八年多的军需工业技术革新调研和推广工作,与大学学习的文科专业相去甚远。但由于中学阶段数理化课程学得比较扎实,在工作实践中又继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很快适应了工作要求。
中学阶段学好文言文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初中学习的文言文比较简短,经典篇目如老子的祸福相依论、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义利观、晏子的橘枳之辩、荀子的劝学篇、王充的无鬼论等。这些言简意赅的古文和先贤们阐述的深刻哲理,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起到了积极作用。高中三年先后学习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代桐城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散文和篇幅较长的诗歌。高中文言文学习必须达到的要求,一是熟读熟背,二是准确的译成白话文,三是理解其含义和文学特色。
作为中学生,看小说是课外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为了加快课外读物的周转,从图书馆每借来一本小说,必须抓紧时间尽快看完,再传给下一位等待借阅的同学。从初一到高中毕业的六年,读过的长篇小说平均每年不少于十本。20世纪50年代到60年初出版的代表性的小说以及《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革命回忆录基本上都读过。看小说拓展了中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历史的视野,增强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文学素养,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学生的课外必修课。
虽然高中的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但大家仍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老师在课外教唱流行歌曲。同学们大多学会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脍炙人口的革命与抒情歌曲。高中二、三年级,我们班和老师共同排演了《黄河大合唱》、黄梅戏《十五贯》、歌剧《刘三姐》以及学雷锋诗歌朗诵,并在全校文艺晚会上演出。
高中阶段每年由六安专区组织一次地区性统考,除此之外高中三年从来没有进行过其他模拟考试。1963年7月中旬,27名毕业生到六安高中参加高考,有4人考上安徽省内的大学本科。从初小升高小再到高考,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经过升学率很低的考试。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有的成为小学教师,有的在农村信用社当会计,有的在基层商业部门工作,有的通过进修成为乡镇医院医生,都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我1951年启蒙读书,1967年大学毕业,1978年重返校园读研究生,2020年退休。从读书到工作七十载,我没有请过病假,实现了中学时代共同的预期目标: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