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科技创新的人文精神要义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党中央因时就势、与时俱进,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作出的战略决策。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文基础。要妥善应对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生态环境破坏、食品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必须注重科学与人文,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推动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创新。这是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的实践基础构成科学与人文相互贯通的契合点。马克思曾深刻揭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科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性相关联,与人文拥有共同的人类实践基础,“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科学认知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特殊的独立性,无法超越人类其他文化而存在,这就决定了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互通。美国科学史家萨顿也认为,没有同人文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科学或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也同样是人的。科学研究具有人文向度,“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同人道有关的。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博爱的成果,都是人类德性的证据”。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互动中,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撑,使人文精神的现实展开与不断升华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对科技创新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人文精神把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直接关注人的发展目的与意义,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的理解、维护和追求,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首要内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科技创新是手段路径,人文精神是目标愿景。自然科学不是一项超越价值的事业,就研究者来看,科学研究由作为价值载体的人来操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结,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思想理论的支配;就研究对象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抽象的与人无关的自在事实,而是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属人的事实”,必定蕴含人的价值因素。同时,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产生的影响也是实质性的,无论在创造新价值上还是实现新价值上,科学创新都表现出社会性。所以,没有人文精神导向的科学技术是盲目的,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如果不能给人或社会带来好处,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幸福的增加,它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与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相违背。
    科技的创新发展,不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意大利学者加林说,“如果是人文主义重新发现了对人、人的能力和人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力的信念,那么科学试验的新方式、革新了的世界观、企图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新努力也应当归功于人文主义的影响”。对此,欧洲人文传统对近现代科学兴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已经作出了有力证明。14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考的价值,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带来了怀疑主义的复兴和批判精神的传播,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奠定了深厚的人文艺术背景。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阐述了这样一个见解,认为对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试验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理性反抗神性的新篇章,人之主体性的确立使现代科学得以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并取得长足进步。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康德更是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高扬的理性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实现自我需求,满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但随着迅速发展的科技逐渐脱离人文精神的引导,过度膨胀的理性向着工具理性的方向迈进,科技的负面效应日趋暴露,工业文明危机频现。正如西方现代哲学家尼采所说,一旦科学失去良知则是灵魂的毁灭。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也已凸显。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帮助人们实现快速现代化、高度工业化,极大改善生产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匮乏、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网络信息安全堪忧、科技伦理道德失范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随之而来。除去科技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人文精神的失落也是重要原因。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便是科学丧失了它的人文意义,遗忘了其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人类实践基础,忽略了人的存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人文精神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推动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创新,避免科技“异化”造成的人的“物化”,使科技创新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大力提高人文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将人文精神融入科技创新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充分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主体作用,为科技创新注入价值理性导向,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的基础上发展科技,使科技创新朝着人类福祉的方向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大力弘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以科技界的良好风尚引领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基本精髓、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借鉴西方人文精神合理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人文环境。马克思人文关怀从唯物史观出发,在实践基础上对人的权利和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深刻分析,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它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包含一种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现代理性精神;西方人文精神从古希腊至今走过几千年发展历程,历经数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为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借鉴。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传统与现代的视野交汇中,吸收这三种理论资源构建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塑造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人文氛围,更好地促进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文高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文精神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或修订,突破阻碍科技创新的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回归承载人文精神的教育传统,避免过于偏重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忽视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推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同等发展,实现教育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之间的平衡,使教育回归到教育主体,引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使科技创新所创造的价值贯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Tags:科技创新的人文精神要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