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涉海科研院所,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海洋数据共享,这成为制约海洋科技跨越发展的瓶颈。为此,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公共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推动我国海洋领域协同创新、共享机制的形成和运用。
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统筹“蛟龙号”“科学号”“向阳红01号”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海洋科考装置与船舶,建立了国家级深远海大型科考船队与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成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2600万亿次/秒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建成在领域内获得了广泛信誉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目前,海洋多功能材料平台、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平台、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海洋分子生物技术等方向的公共平台也已经启动相关筹备工作。
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协同创新,发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发起南大洋深海Argo观测计划、北极古气候古海洋学合作项目等。同时,启动建立了首个海外科学家开放工作室——海底有缆观测开放工作室。此外,海洋国家实验室还面向全球招聘一批国际领军科学家,已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达成协议,柔性引进20位一流科学家。
2017年4月份,由海洋国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联合建设的首个海外科学研究中心——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未来,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以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建设为起点,继续与美、德、法、俄等国联合建设海洋研究基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创新治理。
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