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化、能力需求与培养

http://www.newdu.com 2020/5/2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4期 刘湘丽 参加讨论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者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人才,提高全社会的智慧水平,我们应该在理念、内容以及方式、手段上有所变革。
    (一)突出个性化培养理念
    在工业时代,大批量单品种生产是主流方式,为了提高效率实施机械化、专业化分工,产生了大量单一循环、目标明确的标准化工作岗位。企业将作业编成操作手册或计算机程序,要求劳动者达到按照手册或程序正确操作的能力标准。在这种体制下,劳动者和设备、产品一样都是标准化管理的对象,因此人才培养也是标准化的。体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企业教育上,就是培养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反复、简单作业的劳动者。教育方法基本上依靠大量、统一的习题,或反复练习。这样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劳动者,只能做单纯的工作,其不仅在精度、速度方面要输给人工智能,并且会变得只能简单地对工作中的变化作出机械的反应,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新价值,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者最需要的。因为程序化的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需要人来做的正是去发现工作系统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更新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或者通过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价值。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在优势。
    (二)构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体系
    把人工智能教育贯穿小学、初高中、大学以及工作后的全部阶段,提高全社会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都已经在小学及初高中开展计算机编程教育,在大学实施更为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同时,针对在职者的相关教育也极为重要。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泛,工作甚至职业变得愈发不确定,在职者要提前做好转业与转岗的准备。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就全社会、全生涯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制定战略规划,集结教育及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从资金、设备、师资、教材、技术资格认定、学习费用补助等诸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对于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应该完善每个学校的信息网络,要使高速Wi-Fi网络覆盖全部校区,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用的终端设备(电脑或平板电脑)。在教室等集体授课的场所,安装可以触屏输入、可以数据储存传递的电子黑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设备。当前,教育界中能担任人工智能教学的教师人才十分欠缺。国家应该制定紧急行动计划,至少要在5年内填补中小学相关基础素养课程的空白,使每个学校至少有一名该学科的教师。教师的来源,可以直接从博士毕业生、企业的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中招聘,可以不受教师资格的约束。在大学阶段,理工科要学习高度的人工智能技术,文科及美术、音乐等学科,也要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因为今后人工智能将在模拟人的艺术感受方面深入发展,需要既懂艺术又懂人工智能的人才。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要组织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力量,及时更新课程,并且根据人在不同生涯阶段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应该利用大数据来补充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监控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以适应所提供的课程与教材(OECD,2016)。要尽快设立国家人工智能技术资格认定制度,使学习成果能在社会上受到评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学习,应给予费用和时间上的支持。对于企业实施的员工培训,应该以减免培训费等激励政策给予扶持。
    (三)实施问题导向及跨学科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以及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产品、新服务与新工作模式。以往“满堂灌”的学习方式难以培养这些能力,今后应该加强问题导向及跨学科合作探讨方式的学习。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有明确、真实并且具体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的目的。这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学习材料具有现实性。数据要真实,设备及材料要先进,教材要能够反映前沿理论与实践。跨学科合作探讨学习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即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学习数学、统计、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这需要打破以往文理分科的界限;其次是跨学科的学习成员,即打破以往班级学习约束,组成由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构成的小组,尤其是大学阶段要尽可能采取这种办法;再次是小组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中心进行讨论和得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构筑互联网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提问—反馈—讨论的渠道。跨学科合作探讨形式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合作性,也有助于进行知识碰撞、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现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在进行问题导向及跨学科合作探讨学习方式的实践,诞生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课程、问题/项目导向型教育课程(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创新思维课程等方法。但这些方式都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专家和学者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对其进行改进。日本为了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制定了国家战略推行STEAM教育,并研究整理了具体案例,为各学校及企业提供参考材料。如日本某职业高中与企业合作,开展了STEAM教育课程。该课程的项目之一是设计使用便利的人工智能设备,推进智能化农业生产。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引发学生对农业和机器人的兴趣,使用4个课时。教师启发学生考虑联系农业作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制作机器人的具体内容。企业技术专家介绍机器人控制语言,演示机器人的动作。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关于制作方向的结论;第二阶段进行机器人控制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的应用,使用4个课时。具体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解剖分析现有农业机械,获得感性、基础认识,再使用控制语言设计机器人基本雏形,另一个是运用数学知识,探讨马达转速与机器人动作的关系,设计控制程序,制作马达。企业技术专家讲解高感度彩色感应器、图像识别等技术,联系物理知识,讲解关于摩擦作用的处理方法;第三阶段学习机器人开发的基本程序,使用4个课时。技术专家讲解现实社会中技术人员如何编写“产品规格书”、通用计算机语言、数据解析工具等,引导学生继续使用控制语言模块制作机器人;第四阶段进行总结和演示,使用4个课时。学生演示、讲解自己制作的机器人的特点以及与农业作业的关联。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激发今后学习机器人技能的兴趣(经济产业省,2019)。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交流能力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X-Tech、EdTech、LearnTech等技术。这些工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案,提高学习效率。有国外学校在教学中引进了人工智能系统,学生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数学教材、做习题。人工智能系统收集所有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答案、解题过程、速度、集中力、理解力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出每个学生的强、弱项,给出符合个人学习水平的阅读材料和习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该学校利用人工智能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教育,常规需要14周的学习内容仅用2周就完成了,并且学生们的考试成绩都超过了常规教育的平均点。如果能如此高效地接受知识,学生就可以把时间更多地用在联系实际的项目学习以及体育、艺术等活动上,强化学生创造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如果说铅笔、笔记本、橡皮是传统必需的学习工具,那么当前与互联网无障碍连接的电子终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必要工具。国家应该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电子化环境,引进人工智能设备,提高全社会的学习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部分或完全替代人的劳动,社会生产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必须精准理解人工智能对职业、劳动和能力的影响,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运用市场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提高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在内的生涯教育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化、能力需求与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