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宁灵 王治中 刘莹
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6年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长期以来,央行的金融监管采取差别准备金和合意贷款管理的模式,这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变革,从商业模式到金融产品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这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全面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金融风险逐步加大,监管体系升级有着迫切的客观需求,需要加强全面的风险防范。其次,金融业混业经营日益盛行,监管面临的挑战逐级增大。再者,新的金融模式和复杂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监管机构亟须建立一套更加全面、更系统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个新的监管体系推出之初,因为其改变了原来的市场格局,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扰动,MPA也不例外。自2015年底央行宣布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至今,MPA已经历了半年多的市场检验,资本市场也逐渐理解和适应这一新的监管体系。
虽然短期来看,MPA对市场造成了一定扰动,但长期而言,MPA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MPA的监管指标更加全面、均衡,监管层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引导,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其次,MPA监管体系的管理手段更加灵活,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主动管理,提升市场活力。在“差额准备金率+合意信贷”模式下,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考评主要依靠信贷等几个关键指标,约束方式则是信贷规模等业务量的直接约束,虽然简洁明了,却也有些缺乏“人性化”的引导。市场在变化,金融机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其进行评判远非几个简单的指标可以做到,因此MPA的全方位评价体系显示了全面、客观的特点,较以前的单一指标评价更能契合市场发展。从约束方式而言,相较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指令,“怎么做更有利”这样的引导方式也许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行为模式。
MPA的推出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开启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新时代,对于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形势、防范不断增加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PA的推出,表面上看虽然只是指标数字提升的一小步,实质上却是监管体系完善的一大步,也是监管思路转变的一大步,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对于建立全面的金融监管和风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MPA改变了以往单一指标监管的方式,采用系统性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判,更能适应当前混业经营的市场形势,对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也更全面。另一方面,它对于建立引导式的金融管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MPA体系更加注重市场机构的主动管理,通过透明的评价体系和利润激励,让市场机构能够提前对考核结果和影响进行评判,并且有动力和空间去进行管理调节,这或许表明监管思路正在由家长式的管理向导师式的引导进行转变,将对中国未来的管理政策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应看到,MPA体系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其实施效果的体现也面临着一定困难和挑战。比如,MPA评价体系和权重以及激励程度可能需要根据市场的反映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市场需要对新的监管体系的理解和适应、新的监管体系可能与原有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存在不一致等。因此,只有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让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