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十一”似乎成了一个诗意与失意混杂的全民性节日,从商业平台出发的“双十一”,在到达目的地后,呈现的会不会是一地文化的碎片?
对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女人们来说,这似乎就是一个诗意的节日。在停不下来的“买买买”的节奏中,享受着“成就”和“收获”的快乐;对另一些人来说,比如女人的老公们,看着兴奋的“败家娘子”,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酸酸的失意;对老板来说,看着员工们一趟趟不停地下楼上楼取包裹拆包裹,心中多多少少有些莫名的愤怒;对实体店的经营者来说,更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重庆一家餐饮公司的老板有些失意。为了防止员工成为疯狂网购的“剁手族”,他决定推迟一个月发放工资。主要是他自己曾经也是“剁手族”,有过冲动消费的前车之鉴。更何况“剁手”花光了积蓄,如果事后员工情绪不好,对工作一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公司的业绩就会下滑(11月4日《重庆晨报》)。本来觉着也是一份“好心”,却没想到遭到网友们的大量吐槽:“你不必为我好”“你不必担心我的智商”……
“双11”临近,被称为“抄号族”的群体再次在广州线下各大卖场中活跃起来。为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些人在实体店里试穿记下款式、尺码后,再到网上以更优惠的价格下单。面对这样的现象,有店家表示有些失意。不过应运而生的“代秒族”却感到了诗意———消费者只需将商品链接发给代秒客服,提供网购平台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即可代秒成功(11月4日《羊城晚报》)。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工商专业班的60名学生感到了失意。学校通知,整个班60人集体在“双11”期间停课前往增城阿里巴巴物流公司做包裹拣递。而且此次实习被学校编进教学计划,与学分挂钩。如若缺席修不满这十几个学分,则不可能得到毕业证书。结果,很多人指责学校拿学生赚钱,学校方面也感到失意:“没有,一分钱都没有。”(11月4日《羊城晚报》)。
“双11”临近,为了让人们多一些诗意,少一些失意,监管部门也未雨绸缪,纷纷出台各种措施,提倡诚信经营,提醒理性消费。
一个虚构出来的光棍节因何而发展成全民参与的电商购物狂欢节?里面的奥妙需由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专家做专项研究。三十年来,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性定期狂欢仅有三例,除了双十一电商狂欢,还有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加上每年国庆的旅游黄金周。这三个狂欢节象征着中国当代经济生活的三种繁荣:文化娱乐经济的繁荣,旅游经济的繁荣,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象征着新经济。
多年以后,某个孩子翻开那本《双十一文化学》的书前,准会想起妈妈在电脑前买买买的那个遥远的晚上。他想问妈妈,那时候,爸爸对马云、刘强东爷爷是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