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令人惊喜的消息,营改增新增试点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减税额呈逐月放大趋势,到10月底累计减税965亿元,新增加53万纳税户,26个细分行业全部实现了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定目标。加上前期试点行业和原增值税行业通过营改增的减税额,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这一减一增,体现中央政府民本施政的理念。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致使财政收入也跟着少了。本届政府审时度势,体恤企业困难,通过减税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机率。虽说财政收入少了,政府还是主动过紧日子,通过营改增挤出5000多亿元反哺企业。如此大规模的减税,对当下的企业和市场不啻为雪中送炭。在减税减负政策哺育下,企业增强了蓄势创新、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
这一减一增,表明营改增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在于提高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侧急需的产品。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有鉴于此,本届政府把营改增等减税措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棋局中的重要一招。中央政府今年将财政赤字率从2.4%提高到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这是策应供给侧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一减一增,证明营改增背后有辩证法。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营改增表象是“减”,但实质上“减中有增”,就是减了税增了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效率。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高端研发等,拉长产业链,我国的产业格局将会浴火重生,尤其会助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成长。与此同时,那些对于税负特别敏感的中小微初创企业,可从营改增政策中得到呵护,无疑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提高存活率和竞争力。事实也是如此,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企业负担减轻了,市场活力勃发了,就业机会增多了,新增加53万纳税户就是一个例证。
回顾历史,轻徭薄赋是历代开明政府的明智之举。我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乾隆盛世”无不是因减税放水养鱼、涵养税源而营造太平盛世的。而竭泽而渔、横征暴敛的朝代如秦二世时代,税赋多如牛毛,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民众“揭竿而起”。
环顾全球,国际社会大多也是通过逆势减税摆脱经济困境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利用越南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发展机遇,通过减税及减少政府干预等一系列新政,提升民间投资和企业生产积极性,促使经济回暖,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奠定美国自1983年开始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更是高调宣示减税以获取选票。德国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减税减负改革税制等,摆脱经济危机,成为当之无愧的欧盟第一轴心国。
而中国自有自己减税的国情背景、路径选择和政策设计。税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彰显国家治理新高度,凸现中国政府执政智慧。
在营改增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此次国常会部署了下一步行动的路线图:要密切跟踪试点情况,对运行效果开展第三方评估,明确相关领域纳税政策口径,扩大减税效应。要深入重点行业开展政策辅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增值税抵扣机制。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便利程度。明年照政府过紧日子,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活力、培育税基,为促发展、保民生提供支撑。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从2016年起,中央对地方实施增值税定额返还,并统筹兼顾东中西部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困难地区财力缺口,逐步提高地方财力保障水平。
营改增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才是部分行业的试点,当营改增全面铺开之时,“税减效增”的辩证法将焕发出更加卓著的成效,为中国经济回暖添柴加薪。(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