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朋友圈被一则叫做《63套房离婚协议网上疯传》的新闻刷爆。对此,网友们众说纷纭,感叹“土豪离婚协议书都长些”。而当事人则更愤怒于隐私未受保护。
网友们好奇也罢,当事人愤怒也罢,大概怎么也改变不了土豪拥有63套房这一事实。从公民隐私的角度看,当事人的私事固然应该保护,但是在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法,以便让当事人“真事隐去”之后,63套房作为公共议题,仍是值得一议的。
网友纷纷猜测房产来源,当事人也出面辟谣说,这些房大多属于小户型的拆迁还建房。即使如此,房产数量如此之多,还是让人从63套房的隐私背后,看到了房市日渐倾斜的景象。
这些年,“房叔”“房姐”之类的新闻我们已多有领教。诸如此类的涉房新闻中,人们拥有房产,没有最多只有更多,总是令人咋舌。在信息未明的情况下,笔者也不想妄自揣测别人房产的来源和正当性,只是房产数量如此之多,已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要,甚至于远远超过人的正常想像,很难说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至少笔者已无法想像,对于有钱有某种资源又有占有房产欲望的人们来说,欲望的尽头到底是多少套房?63套?100套?或者更多?
我们假定人们的房产来源都是正常的,有人动辄能够购买或者实际拥有如此众多的房产,更多的人置房成瘾趋之若鹜,那么,必定是哪个环节或者哪几个环节出了问题。
到底是哪些环节呢?财富增值保值的需要,大概是人们首先能够想像得出来的因素。这至少表明,即便购房资金是干净的,一些人实际上已经将房产视为硬通货,视为投资的主要领域,甚至于唯一领域。至少说明,他们对其他的实业领域,对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创新领域,干脆兴趣不大。一旦有钱,或者有其他资源,脑袋里立马就会产生变现房为产的念头。
曾经的房产调控手段,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正是摇摆不定的。房价趋高时,或许短暂祭起过限房限贷等措施,而一俟房价回跌,又担心对城市发展、影响GDP参数之类,产生不利影响,赶紧换频道,一仍旧贯。前述新闻中,当事人说63套房多是拆迁还建房,是否又说明,某些政府行为恰恰成为多房问题的推手?
或许可以这样讲,在多变的房产调控政策面前,唯一不变的似乎是,植根于人们的内心的房产占有欲望。人们总是有更多的理由制造房、信仰房、爱戴房、膜拜房,城市也越来越像个超级售楼部。
眼下暂时看不清,到底多少套房才能满足一些人的欲望,而“多房症”甚至于越过国境,一度还对其他国家的房市产生了影响。另外,曾经爆出的“房叔”“房姐”之类的新闻更是显示,房产欲望又与某些人的腐败欲望纠缠不清,有可能成为一体数面之怪胎。
我们时代的“多房症”,是到了治疗和求解的时候了。如果指望一下子根绝人们内心的房产欲望,还不现实的话,那么,眼下至少需要下一道方向性、警示性、恒定性的猛药。不能再任由“多房症”蔓延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