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不是青年观念落伍而是东北应创造更多机会

http://www.newdu.com 2017/8/22 中国青年报 王钟的 参加讨论

  东北最优秀的年轻人去了哪里?他们是留在本地守着一份编制,还是更愿意到外面闯一闯?

  -------------------------------------------

  一家媒体报道说,在东北,大学生毕业后最大的人生规划就是“吃上公家饭”。有人考了9次公务员,有人花了大钱“打通关系”,有人放弃民企的高薪,有人争破头只为一个扫大街的事业编制。他们坚信,“没有编制,你什么也不是”。

  看到这则新闻,唏嘘之余,隐约看到“年轻人该不该去体制内”的困惑。然而,当“体制”和区域发展关联在一起,问题就变得不简单了。如果说对于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年轻人来说,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关系到个人价值观、发展定位的自由选择的话,那么东北年轻人的选择区间可能很狭窄。在哈工大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大部分参会私营企业来自外地,如果不离开家乡,毕业生还有不一样的选择吗?

  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健全,去留体制内就是个伪命题。谁都有权追求舒适的环境,现实中,如果一份“体制内工作”给人充分的保障感、提供体面的生活,而“体制外”看不到远大的前景,就别怪求职者“趋利避害”。

  在创投领域,有一个常用名词叫“试错成本”。在“编制”成为香饽饽的地方,年轻人的试错成本往往更高。江浙沪的淘宝青年可以不停尝试新的产品,创造新的需求,直到成功与市场对接,但在东北,错过编制可能意味着错过很多机会,放弃编制又意味着独自面对未知的未来。编制给人以安全感,归根结底还在于市场不够强大,不足以在一次失败以后,为年轻人缓解社会和周边的压力,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

  其实,东北人并不懒,一旦有适合自身的新业态,他们也会抓住机遇,趁势追击。比如,以李天佑为代表,网络主播就有很多东北人,说东北人占领直播业半壁江山并不为过。

  不过,网络直播终究是特殊的业态,它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因此也不会“水土不服”。人们更关心的是:更多的实体民营经济能否在东北落地生根?东北能否搭上轰轰烈烈的创投热潮的班车?众所周知,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传统上创业的“三极”,但近年来诸如成都、贵阳、郑州等中西部地区,也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东北区位条件并不差,岂能在这场竞争中落伍?

  与东北青年在本地求职追求编制相对照的是,迁徙到外地的东北年轻人,展示出强劲的活力和潜力。很多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都能看到东北人奋斗的身影,以至于给人造成了东北年轻人流失的错觉。据国家发改委的调研,东北地区并不是人口净流出最突出的地区。不过,有一个猜想值得更细致的观察——东北最优秀的年轻人去了哪里?他们是留在本地守着一份编制,还是更愿意到外面闯一闯?

  当稳定的编制内工作成为一种集体追求,还可能导致“吃螃蟹者”成为异类。“既得利益者”能不能脱离自身利益格局,为变革让出一点空间,才是推陈出新的关键。与其抱怨体制,不如改变人的因素,人变了,体制自然会朝更好的方向前行。如果每个人都沿着僵化的路线,发展格局就可能越来越板结。

  追求编制,本身并没有错,一个环境让编制成为最好的甚至唯一的选择,才是问题。东北要有更大的胸怀,容纳下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期待这片原本肥沃的土地重现生机。

Tags:不是青年观念落伍而是东北应创造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