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以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解决环境问题,并推动环境相关的新能源、清洁交通、生态农业等相关绿色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简而言之,就是要为绿色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让污染项目变得融资难、融资贵,以此改变整个投资结构,使资金转向更为绿色的行业。
杨志刚:
加快直接绿色融资步伐。要优化“审核类”绿色债券审核程序,加快债券相关标准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债券标准的制定。适当放宽绿色债券发债规模等限制条件,倡导发债主体多元化,实现债券市场的扩容。要鼓励各省、重点城市级政府设立绿色产业基金,用于绿色信贷贴息,并作为种子基金以母基金形式投资于其他社会资本建立的绿色子基金等用于绿色信贷贴息。成立绿色担保基金,与绿色担保机构形成有效补充,完善绿色担保体系。建立绿色企业上市保荐机制、监督及退市机制,加强绿色股票指数开发及利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安国俊:
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必须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制定投融资风险考核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监管。制定专门的绿色融资审查体系,对绿色项目的备案和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对融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项目。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本身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
沈建光:
尽管投资增速有所下行,但11月出口明显好于预期,显示在全球贸易回暖的背景下,出口仍将是明年经济的亮点。与此同时,工资上涨与结构转型将支撑消费保持稳健,预计净出口与消费的积极表现将会弥补投资下降带来的经济减速。此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移动支付、新能源等经济新动能将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预计在传统领域,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这些正面发展给投资放缓提供了对冲,无需过度担心增长失速。
高善文:
推动真实工业和GDP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并非来源于内部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或者制造业投资的持续扩张。事实上这些方面的数据表现总体比较平淡。关键的力量,应当是全球经济同步回暖背景下中国出口的恢复。全球工业增速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升,目前已经超过了2013年的最高水平。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也在2015年下半年见底,随后震荡走高,2017年年中同比回升至5%以上,升幅近10个百分点。过去两年,中国实际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大体维持稳定。
王一峰:
1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1.12万亿,超出市场预期的8000亿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存款增长有所恢复,减轻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指标达标压力,使其敢于发放贷款,结构上中小银行信贷增长明显恢复;二是个别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完成全年信贷任务,出现年末集中放贷,投放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三是受影子银行体系收缩,表外转表内影响,信贷供需两旺,无论是零售端的按揭贷款和消费类贷款,还是公司银行体系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均表现为对信贷的渴求。
麻艳:
预计年末以及春节前流动性将维持平稳。一是央行虽象征性温和提高操作利率,但同时增加了MLF的供给量,叠加央行前期启动63天期逆回购、增加国库现金存款投放量、增加与市场间及时有效沟通等,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二是央行出台并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其目的也是希望熨平年末资金面波动,防止市场利率进一步明显抬升;三是随着定向降准的实施,春节前还将有3000亿-4000亿定向降准的资金释放,有助于缓解春节前流动性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
(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参考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