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中国经济你最担心什么?我担心改革太慢。为什么?因为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变换发展方式,要把过去那种数量型、速度型的发展改变为今天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这不是很顺利就能改过来的。其中科技创新是一个主要动力,没有创新的话,就是发展也不一定是新的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形势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一些。最近我在几个省做了调查,经常听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经济形势已经好了,稳中有进。这样的话,我们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点?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有一些成绩,现阶段一定要防止大干快上。这里我讲三个自己关注到的问题。
第一个,怎么能够把实体经济发展起来。实体经济发展起来需要人才、需要创新、需要新的营销观念、新的管理理念,这是一系列问题。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做到。
第二个,农村的政策还要进一步细化。中央的政策是对的,但为什么经常听到一些消息,比如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东西卖不掉,整个村子陷在困境中。怎样把农村营销问题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怎样把产品真正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在国际上能够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专门特色的产品。品牌不如人家,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农民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而是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或是培养出返乡创业的新型人才。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他愿意当农民就当农民,不愿意当农民就不当农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独家经营,这些都可以,农民有这种想法是好的。
对今后的发展,我有两个希望:第一,一定要重视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人力资本革命。我在几个省调研以后,感觉现在农民当中一部分人已经变了。他们正把服务业变成自己的职业,自己不种地,但是帮人种地。他们有拖拉机、播种机,可以租给其他需要的农民进行生产。农民去搞服务业,这是一个大变化。中国农村人口太多,又不能随便安排工作,所以农民自己创业和经营服务业。
第二,让教育对农民起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是高中普及,这不是单纯把义务教育延长几年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其次是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培养农民的孩子当技工、技师;第三是培养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动创新意识。我们怕中国经济停滞,不走这条创新的路是不行的,一定要跟创新结合起来。创新不能谈得多、做得少。十九大报告已经为我们定下了目标,路径已经清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实干。
一定不要盲目追求高速度,中高速增长在当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的地方要GDP超过10%,我不知道这些地方能维持多久。攀比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障碍,你到8%,我非要超过你到9%,那个说我到10%的增长率,这样的攀比对中国经济是有害的。我们要冷静下来,根据情况走创新的路,这样我们就可以步子更稳,而且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厉以宁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