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地方债无惧的逻辑:反正中央给兜底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光明网 光明网评… 参加讨论

  【阅读提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主要在市县

  光明网评论员:12月26日有媒体报道说,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的委员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而该问题年年审计到,但审计后又出现该问题。

  25日也有消息称,财政部日前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中透露,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财政部在报告中表示,要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地方债问题不是新问题。以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城建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规模看,许多专业金融分析机构给出的中国地方债规模都很巨大。但是,相关统计机构给出的地方债的数字,从规模上看,则往往是前述数字折上折之后的数字。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数字,也仍然是不小的数字,也仍然是引起“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的数字。这也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所说:“看不见的债务或者隐性的债务究竟是多少?是说不清楚的。”他介绍说,前不久一个研究者团队通过大数据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估计政府的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是非常大的,“负债率100%就是警戒线了,而有些城市的负债率是400%,已经是四倍了”。

  据来自国家审计署和财政部的数字,2012—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分别为15.89万亿、17.89万亿和24万亿。今年的最新数字表明,截至12月25日,全国地方政府共发行1132只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为4.35万亿,这个数字与2016年6.05万亿规模相比,还有明显下降。而明年,按照中金公司的测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达到4.1万亿以上,其中待置换规模约1.5万亿(其他金融分析机构推算的待置换规模则约3.5万亿)。如此庞大的地方债规模,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透资了地方发展潜力。

  上述财政部文件指出的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首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官员扭曲的政绩观。地方债规模不断膨胀且无惧膨胀的逻辑,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唯GDP是举,以及相信一旦发生地方债偿还危机,中央政府就会出面兜底,或担保延期或拨付挂账或代替偿付。而相信中央政府会兜底,就是因为地方官员清楚稳定压倒一切——中央政府无论如何会从维护稳定的角度,为地方债所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埋单。由此,打破这个逻辑,除了转换增长模式,从注重速度转换为注重质量以外,也要跳出以往的维稳思维,防止“稳定压倒一切”变成“一切压倒稳定”。

  正是这个逻辑,使得以GDP速度累积政绩的官员,敢于大举借债,以钱拉动GDP增长;在借GDP增长的铺垫更上层楼后的官员,其留给下级政府的债务就无人敢过问追责;由此,后任官员也踩着前人晋升的脚步,再行大举借债……如此,则债务问题引发的稳定问题,就成了官员维护自己政绩的问题,“兜底”的逻辑便闭合完成。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建议说,“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隐性和变相举债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违规举债的责任追究,预算法中提到地方债务要实行终身负责制和问责制,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辜胜阻委员还建议建立倒查责任,通过个案例的处理,形成一种震慑的力量。

Tags:地方债无惧的逻辑:反正中央给兜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