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养老院床位岂能做生意?

http://www.newdu.com 2018/1/25 东方网 吴兴人 参加讨论

  在生意人眼里,一旦发现了商机,什么东西都可以做买卖。有人觉得房子价格会不断上涨,因而炒房子;有人觉得墓地价格会涨,因而炒墓地;现在,养老院床位紧张,有人又炒床位。佛山有家名叫“泰成逸园”的民办养老机构,宣称一次性交纳24万元以上,便可在该院获得一张床位的26年使用权。购买床位不限购数量,也不限户籍,甚至外国人也可以来购买。有人便把一整层住房买下来,用来分割出租。

  这种“生意经”,是看准了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大趋势。房子造多了,总有一天会过剩,而造养老院,床位的价格则会越来越紧俏。因为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已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2.3亿,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左右。据《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2017》报告: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住养老院养老,已成养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养老床位越来越紧张,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公办养老机构有政府支持,成本较低,收费也较低,且运营经验丰富,服务更规范,老人愿意入住。但是,公办养老机构数量有限,粥少僧多,供不应求,地理位置较好的养老院常年要排长队。民办养老机构于是乘势而上。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本是一件好事,但一旦动歪脑筋,那就适得其反。

  “炒床”是另一类“炒房”。炒房,在许多大城市里,受到限购的制约,已此路不通。乐于炒房者,此路不通就寻找它途。这种“炒床”行为,既可规避住宅销售和投资宏观的调控,也满足了一些投资者觊觎已久的投资心理和胃口。24万元一张床位,手头的资金有了新的去向。买它一个楼面,静待床位价格的看涨。我们需要警惕这种以卖床位之名、行卖房之实的变相“花式炒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养老院的床位更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养老院床位岂能成为一种买卖的东西?

  养老院床位经过各路资本爆炒后,推高了养老成本,导致养老的成本凭空增加,甚至背离其实用功能,沦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工具”。如此一来,有钱人手头大批床位囤积居奇,真正需要的老人只能望床兴叹。养老院难进,已成现实生活中新的一难。这对那些又无力支付养老费用的老年人,将陷入“望床兴叹、一床难求”的窘境,其晚年生活将是雪上加霜。

  炒床,最终沦为“啃老”。“啃老族”增加了一种生力军。中国的老年人是一个有养老需求的群体,口袋里有几张钞票。房地产商于是盯住了他们的钱袋子,用进养老院的手段,啃他一大口,把老人的钱啃到自己的口袋里。炒床不仅促使床位价格上涨,有时还会衍生骗局。上海市民政局近日发现了一起打折扣“养老床位预订”,以养老床位为诱饵,涉嫌进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案件。养老院“预售”床位,比炒房更厉害。这是一场“做空”的骗局。上海凯晨实业公司及其出资举办的上海康乐福养老院,通过所谓的“预定养老服务”合同,向公众收取“会员费”性质的高额费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短期内收取资金达2819万元,涉及公众239人。既不给老人带来康乐,也不带来有福。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并非鼓励投资者唯利是图、想怎么干就这么干。不管用什么手段,借养老之名,行敛财之实,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上海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初步查明事实后,已严令上海凯晨实业公司立即清退违法收取的全部2819万元。截至目前,已有约9成资金被清退。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将展开进一步调查取证,对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我们支持政府部门攥紧法治拳头,认真履行监管之责,决不放过这群新生的“啃老族”。

Tags:养老院床位岂能做生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