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持卡免费乘公交的政策,自部分一线大城市首推后,近年来逐渐在众多二三线城市铺展开来。虽被视作关爱老人彰显文明之举,收获了不少赞美与褒扬,但这一免费政策消除了价格限制,鼓励了老人选择公交出行,不光从总体上加剧了城市公交系统所面临的压力,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上下班高峰期等特殊时间节点的乘客人数,引发了一场老年人与年轻人间的“座位之争”。
媒体对此多有披露,相关讨论与争议更是频现于各类社交平台。而最近,在“对话一把手”节目中,面对市民的相关提问,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请大家不要有这个担心。”(1月29日《北京晨报》)
进一步解释时,李局长引用数据称:北京全市发放了250多万张养老助残卡,其中每天刷卡乘车的老人不到50万人,乘车路线与公园、超市联系在一起;出行高峰集中在9点半到10点半,晚上没有明显高峰,因此与上班族乘车时间完全错峰。
有理由相信,上述说法是事实存在的。老年人乘坐公交虽无货币成本,但一窝蜂地赶在年轻人上班时段挤公交,只会提高自身排队的时间成本。在北京这座人口众多、拥堵闻名的大都市中,这种时间成本只会更高。而一旦超过了自己的忍耐底线,不少老人必然会放弃与年轻人“同行”。更何况,人多事儿多,上车下车挤挤碰碰的,对于年老体弱的大爷大妈们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安全风险。
此外,考虑到媒体报道已然引发了公众对自身所处群体的批评,个别老人更是自发呼吁“不与年轻人争座”,出于道德上的考量,部分老年人也会选择与上班族错峰出行。还要看到,不少政府单位与企业也作出了努力,实施了错峰上下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上班时段的公交乘车拥挤状况。
不过,即便如此,老年人持卡免费乘公交政策的实施,对于上班族的影响仍然存在。只不过,目前它以一种相对缓和、局部的方式存在。如李局长所言,老人们的乘车路线虽然“与公园、超市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能说明:老人们与上班族的乘车路线未发生重叠;出行高峰虽然集中在9点半到10点半,但此前时段的乘车拥挤状况恐怕只是次之。
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免费制度的存在,让众多原本不打算乘坐公交的老人纷纷选择了公交出行,这给包括上班族在内的其他出行者带来了不小影响。从整体上来看,一些本可通过出租车等出行手段化解的运输压力,由此全部集中到了公交系统上来。从资源利用上来看,这显然不是最优配置,未能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现实还表明,老年人公交“免费卡”存在被“冒用”的情况。除了直接“借用”外,一些老人亡故后,其名下的公交“免费卡”未被及时冻结销毁,继续流转到其他人手中被使用,一些地方因此不得不投入人力进行核实回收。财政资金被不法分子蚕食,监督管理又成本不小,就此而言,老年人持卡免费乘公交的政策也应得到调整。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对此也有反思,并作出了相应的改良甚至革新。例如,在成都,老人在高峰时段内乘车,按基本票价9折计费。再如,上海直接取消了“敬老卡”,改对符合条件的老人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媒体报道显示,实行这一新政后,老年乘客减少了约六成,当地公交车拥挤现象得到了极大缓解。
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关爱,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政府当有作为,但在方式方法上需要更为合理。一些免费的关怀政策,看似充满善意,实则往往隐藏着极为沉重的代价。老人持卡免费乘坐公交政策的负面影响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或许,是时候让公众所熟知的“爱心卡”“敬老卡”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