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新增学位3万个左右”“吸引社会力量举办托幼机构,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写进了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中。在鼓励社会办园的大的政策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的市人大代表卫爱民一份关于“机关企业应该恢复开办幼儿园”的建议,尤其引发热议。(1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在放开二胎之后,幼儿园的缺口会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北京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17万缺口”,其它城市基本上差不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幼儿园,这是最起码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挖掘所有的潜力,自然也包括“企业办园”。不过,“企业办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目的。
“企业办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办幼儿园,这要看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具备。比如企业要有一定的场地,要能够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条件具备了才可以申请办幼儿园,如果不具备,就不应该办幼儿园,否则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其次,企业办了幼儿园,不是一刀切要让所有的职工均进入企业幼儿园就读,这要给予家长充分的尊重,要让其自由选择;再次,企业办的幼儿园,在满足企业职工孩子入园的前提下,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该招收社会上的孩子,做到不让教育资源出现浪费现象;最后,则是需要将企业办的幼儿园纳入“教育监管”之中。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幼儿园,这就需要办起更多的幼儿园。但不是说幼儿园一哄而上,不管有条件没有条件都可以办幼儿园,这是不行的。幼儿教育需要社会力量办学,需要企业投入,这是必须要确定的。但企业办幼儿园,不能实施强制措施,不是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要办幼儿园,这不现实,相反,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企业办幼儿园,不是放手企业就可以了,要给政策给补贴,更要给予监管,办一所管理一所,自然,企业办幼儿园,有些企业硬件条件具备了,但有些软件条件却欠缺,甚至存在困难,这可以寻求帮助。
企业办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好处,比如企业照顾职工的孩子,责任心更强,更安全;企业幼儿园既方便也增加员工归属感,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病,比如,运营成本大、场地受限、效益不高;专业性不足、风险高,难办高质量的幼儿园等等。不过,却可以一步一步解决。一言蔽之,企业可以办幼儿园,应该办幼儿园,但却不是强迫,条件具备且意愿强烈的企业应该办幼儿园,但办了幼儿园,则要将其办好,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不能随便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