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2017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着墨颇多。
“破”就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降”就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破”旧为“立”新,不破不立。没有去产能,就难有新产能,破是立的基础和前提。总体来看,我国仍存在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破”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真正让“僵尸企业”出局,为新动能的“立”腾出足够空间和资源。应该看到,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给很多落后产能、“僵尸企业”有了一丝“喘气”的机会,政府要担起责任,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立”出新动能的关键是创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注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强化创新引领、夯实实体经济,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涵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降”是为企业全面减压,继续大力简政放权,加速转变政府职能,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在理念、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赢得时间。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成本,有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和创新成本,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好风凭借力。“破”“立”“降”齐头并进,将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也让实体经济迎来发展良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