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之际,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在这份纲要中,“雄安质量”居于核心的突出位置,是雄安新区发展的一条主线。
在对“雄安质量”的热议中,有种认识是“雄安质量”可以远观,难以近学。主要看法是雄安新区太高,定位于千年大计,其他地方跟雄安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不好学;雄安新区太远,还刚刚起步,看不到太多成型的东西,因此学不到;雄安新区太优,各方面资源条件汇聚,其他地区只能望尘莫及。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认识都有一定合理性。“雄安质量”能不能立得住,要用时间来说话。雄安样板能不能成为样板,要用实践证明。
同时,笔者也认为,雄安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雄安所体现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方向、模式,实实在在,既可远观,更可近观、近学。
一是雄安新区对时代的顺应性可学。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中国这样的经济体,都曾经或将要经历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发展的阶段。深圳的成功,首重速度。2010年左右,深圳开始明确提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如果说深圳、浦东新区等城区的转型,是一个个具体城区的觉悟,那么雄安新区定位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实际上是在号召所有城市自觉地转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理念的先进性可学。雄安新区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是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雄安新区有4个主要定位,即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其中包含着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等先进的发展理念。这些理念离我们不远,是能够学习的。
三是雄安新区对于城市规律的尊重态度可学。雄安新区要建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从一年来的实践,特别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来看,遵循城市规律是雄安新区的方向。比如对于城市宜居功能的回归,对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于交通、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段等,都包含着迄今为止,中外各方对于城市规律的共识。共识之所以成为共识,是因为它是能够学习的。
四是雄安新区的一些改革与创新应用可学。笔者关注到雄安新区已有一些改革做法,比如社会资本参与市民中心的建设。还有一些创新性应用,比如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大数据辅助规划的应用等,近些年来在其他城市都有过成功的实践,但是雄安新区在更小的空间里,高度集成了这些创新性应用,同时结合新区特点又在实践中有所深化、拓展。预计在雄安新区未来发展过程中,这类应用会越来越多,值得各地学习。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 冯 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