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持续调整,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推出股票回购计划。5月2日,均胜电子公告称,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不低于18亿元、不超过22亿元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稍早前,分众传媒更是推出了近30亿元的大手笔回购计划。数据显示,单单4月份就有17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票回购进展公告,同比和环比均大增。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二级市场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股票操作。回购完成后,公司可以将回购股票注销,也可以将回购股票作为“库藏股”留作他用,比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员工福利计划、股权激励等,或是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通常情况下反映管理层认可公司目前的股价,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客观上能提振投资者信心。这与大股东增持有相似的效果。但不同的是,增持的股票过段时间可能被再次出售,股票回购则较少有这样的问题。此外,回购股票注销,可提升股票含金量,也有利于股价上涨。
不过,看待股票回购也要一分为二。在市场震荡调整时期,上市公司主动回购股票,有利于显示公司的资金实力,有助于稳定股价,减少股价大幅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因为A股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回购都以公司自有现金支付,能够开展股票回购意味着上市公司有充裕的现金流和不错的盈利水平。
相比来说,那些被动回购股票的上市公司就没有这个底气了。目前看,被动式回购尤其是以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注销数量较多,此类回购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没有多大关系。此外,还有某些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只是为了缓解燃眉之急,或者有意炒作。风头过后,又找各种理由终止,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当然,股票回购的情况比较复杂,也不能根据其属于主动回购就认定其具有投资价值。主动回购股票需要大笔资金,上市公司为何不把这笔资金放到资本支出或研发等长期投资上,而是用于维护股价或者股权激励?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还是另有原因,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股票回购只是判断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仍需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只有当上市公司估值低于合理价值且公司未来有较好发展前景时,其股票回购才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股权集中程度比较高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股票回购,改变公司控制权,进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此外,还存在利用股票回购抬高股价减持套利、开展内幕交易等风险。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完善股票回购信息披露制度,让股票回购合规合理、有法有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 飞)